议题中心教学法与公民教育-公共事务与公民教育学系.PPT

议题中心教学法与公民教育-公共事务与公民教育学系.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题中心教学法与公民教育-公共事务与公民教育学系

議題中心教學法 與公民教育 壹、公民教育的意涵 —判準的建立 一、民主價值的建立 1.人權保障為核心的民主政治: (1)以個人主體性與權利意識出發, (2)自由、平等、法治政治(人民自主自治)為基礎的憲政主義。 2.民主生活的維繫︰ (1)日常生活中的判斷與決定 民主生活是道德的生活,如何維繫這種道德的生活,有賴憲政主義邏輯作為判準。 (2)公共決定影響自我與他者至深,培養做決定的能力,是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標。 3.是道德的也是可行的決定 (1)日常的社會生活充滿衝突,必須做出可行的決策,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循環一再發生,才是可行的決定。 (2)可行的政策是跨領域科際整合的知識學習與應用。 (3)避免落入道德、價值宣揚的口號呼籲。 4.真正的生命教育 有血有肉的具體人物與故事,在有限資源的限制下,如何彼此共從共榮? 人的社會位置反映出個體的社會性,透過聆聽他者的聲音學習尊重不同的生命。 二、公民教育的內涵 (一)政治社會化的機制 1.民主價值的建立 2.異中求同的最大公約數 (二)公共審議的民主決定 1.憲政主義是第一層的行為規則,要使其可實踐有賴第二層次的三個面向: (1)實用性:目的與方法的一致性 (2)倫理性:價值選擇,例如資源分配的價值依據。 (3)道德性:對於第一層主要規則的遵循或違背。 二、公共議題與做決定 1. 「問題是什麼?」 (1)應該是具體現象的清楚描述,而不只是一種感覺,或是資料的錯誤詮釋。並說明在什麼意義之下,這些「現象」是必須被解決的「問題」;這是政策思考的起點,如果問題並不真的存在,再多的抒懷也是多餘, 例如「七分上大學」? (2)「問題的因果關係是什麼?」 2. 「理想的狀況是什麼?」。 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在什麼樣的意義下,這些目標是值得追求的理想。 3.解決問題 。 效益為何?成本是什麼?成本由誰負擔? 只談效益,不談成本,並不是完整的成本效益分析。 4. 新政策的實施,是否真的能引導往「理想境界」前進? 錯誤政策的後果可能會耗費更多成本,輕者只是浪費資源,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日後再修改政策時更大的困難。 三、公共議題與公民教育 (一)議題中心教學法 1.以爭論性的議題、且正反意見相當的公共議題,作為課程教學的內容,例如死刑的存廢、性工作合法化、煙害防治法的制定。 2.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議題的全貌,並試圖尋找解決之道。 (1)學生必須是主動的知識學習者,教師的角色是為學生搭起鷹架,引導學習。 (2)爭議性議題往往是跨領域多面向的,可能需要用到各種不同的知識學門,如經濟學、法律。 3.學生在探究問題與論證觀點時,必須以事實、證據說服他人,而非情緒與價值的強度,依據的標準則是民主原則,以理服人。 4.教師的角色 (1)是中立的引導者,但不代表教師不可以對議題表態,教師可以有立場,只要能與學生平等對話,容許被挑戰。 (2)是議題討論過程中的管理者、合作者, 也可以採取蘇格拉底的產婆式教學法,不斷使用相反的觀點製造認知上的衝突,質疑學生。 (3)教師須使學生在感受安全與被支持的環境中願意表達自我的觀點,並且促使所提出的相關問題是值得深度思考討論的,而非機械性的問答。 (4)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對該議題深思過後的立場選擇,可以以學習單的方式呈現。 5.議題中心教學除了科際整合的知識學習之外,也可以讓學生的自我經驗現身,教室成為民主的公共領域,避免單一價值或意識形態支配,可以進一步實踐批判教育學。 6.對於爭議性議題的思考與討論必須運用相當多的社科知識,這類教學法的使用必須在民主基本價值與原則建立,以及學習過相關的社科知識之後,若無前項的必備知識,容易流於情緒的宣泄,而非客觀的說理。 7.實施「議題中心」教學法的必要條件︰ (1)民主原則的建立 (2)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 (3)閱讀以及判讀基本資訊與資料 (例如︰環保署長說雲林人平均壽命的增長) 貳、現階段公民教育實務 一、課綱的檢討 二、課本的設計 三、結構的困境 一、課綱的設計 1.學科本位的知識傳遞。 2. 太多不必要知識的填塞。 3. 對於抽象原則沒有應用的機會,例如邊沁的功利主義原則vs.羅爾斯的社會正義說。 二、課程的限制 1.課程文本的有限性, (1)未能將問題清全貌楚呈現,有限呈現某種觀點或是想法,並不認為將問題詳細說明是重要的。 (2)單一觀點。 例如:「蘇花高公路的興建可能造成花蓮地區生態與文化的衝擊。圖為學生團體與環保團體至環保署陳情,反對貿然興建蘇花高。」 容易流於課本或是教師觀點的灌輸,解決之道︰可以仰賴網路,但是需要設備上的支援;或者是出版商可以努力的方向。 例如,三民版第一冊第三客的作業設計以「樂生」作為討論議題,,但僅列出院民、縣政府、人權團體、新莊市民等四種立場與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