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桂兰许淑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蔚桂兰许淑贞

北大武山步道系統之遊憩發展 前言 步道是典型的遊憩設施,幾乎每一個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國家森林遊樂區、大型的公園均設有步道,其功能:『1.讓人用腳去走,2.讓人用眼去看,3.是讓人用心去體會』.並且步道串聯各重要景點,引導遊客遠離敏感地帶,確保遊客安全與資源保護。步道容許遊客深入遊憩區探索大自然、欣賞獨特的自然或人文景觀。在台灣的步道只限於使用雙腳健行,因此步道堪稱是比較沒有污染性的活動設施,也常被視為生態觀光的標竿活動。民國91年起,行政院將「國家步道系統建置發展計畫」納入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中推動辦理。國家步道系統規劃14個步道系統,目的在整合自然遊憩據點、提供多樣遊憩體驗、發展多樣且低環境衝擊之生態旅遊,使自然資源永續經營,並兼顧生態保育、經濟發展及社區福祉;並期能達到「提高遊憩體驗品質,增加戶外遊憩選擇機會」、「提供自然學習場所,建立安全之自然遊憩及登山環境」、「舒緩遊憩壓力,降低環境衝擊」、「活絡山村產業及經濟,創造多元就業機會」、「保存原鄉文化,凝聚族群共識」等五大效益。 觀光資源: 簡  介:北大武山原住民語為karoroan,是「視野非常廣闊」的意思。也是能同時鳥瞰三大海洋的高山。為台灣五嶽的老么,一等三角點展望良好,海拔標高3091.9公尺,位在屏東縣、台東縣交界處,為中央山脈南端主脊的最高峰。政府在77年1月公告為「大武山自然保留區」,是南台灣最重要的物種基因保存庫,鄰近的「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為各類野生動物提供絕佳的棲息環境,而且被推測是台灣唯一可能發現瀕臨絕種動物臺灣雲豹的地區,登山口至三角點,步道全長約為8.7公里。也是為高屏溪、東港溪、林邊溪、知本溪、太麻里溪、金崙溪的共同源頭。而步道則屬「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全台灣面積最大的保護區。本區域具有豐富的生物相,絕大部分區域長年雲霧瀰漫,是典型亞熱帶雲霧原始林帶。 北大武山是高雄、屏東、台東一帶的魯凱族與排灣族之聖山, 地理位置:北大武段為中央山脈脊樑國家步道系統之南二段,位於茂林國家風景區南側,由泰武經佳泰公路,開車一小時,可到達登山口。 環境限制:局部穿過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道路現況:台1線接屏187甲、屏185縣道(沿山公路),再轉進泰武(佳平村)、接佳泰公路後進舊泰武(舊名;庫拉路斯),再由此轉接產業道路抵登山口進入步道,全長約14公里 使用強度/設施類型:不適合開發,未來應管制遊客數量,屬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之第三類步道。 銜接生態旅遊地區:行政院原住民文化園區、茂林國家風景區、沿山部落8鄉鎮。 生態資源: 植物方面:從海拔1500公尺登山口至三角點,由低海拔往高海拔大略分布如下: 海拔1500~1700公尺:大葉校栗-小西氏楠型,夾雜著大葉釣樟、山肉桂、長葉木橿子、紅楠、山香圖、青楓。底下槙被狹瓣華八仙、高山藤繡球、台灣樹蔘、山桂花。蕨類植物以卷柏科、鳳尾蕨科、瘤足蕨較常見。地被植物有為數不少大武蜘蛛抱蛋族群及根節蘭 。 海拔1700-2000公尺:狹葉櫟型植物、阿里山千金榆、狹葉櫟、台灣杜鵑、黃鼠狼1年正月日人進行台灣五嶽的新登山路線的勘查及山頂神社的建設。由平澤龜一郎氏擔任領隊,自泰武社經檜山(檜谷)登頂北大武,並舉行了大武山上神祠的地鎮祭,然後縱走南大武山由糞池社下山。由日據時代的登山資料顯示,當今的北大武山步道應該是1940年底就開始,當時日本人強徵民力,由屏東地區之山地人依「奉工」方式整建,目前還可以看到駁崁砌石 大武祠:「大武祠」日人於1944年建造完工,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徵招臺灣原住民組成「高砂義勇隊」,被派至南洋戰場協助作戰而犧牲的原住民。「高砂義勇隊」的由來是於十六世紀時,日本稱當時的台灣為高砂國,而台灣原住民即稱高砂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日本戰區在太平洋地區無限擴大蔓延,日本當局出現兵源不足現象,原本不要台灣人當兵的政策開始轉變。1942年,南洋戰役久攻不下,為了因應這裡的叢林山勢,特別徵招了台灣原住民志願軍,前後約四千餘人,稱為高砂義勇隊。在皇民化的年代,台灣人被灌輸著效忠天皇義不容辭,從軍是身為男人最高的光榮,且軍餉收入亦比一般來的高,因此報名的人數不少。然一開始只是說做軍屬,負責運補、伙房等事宜,並不直接從事作戰。當日軍發現高山原住民的驍勇善戰,高砂義勇隊即開始被派為最前線的攻堅部隊,因而死傷非常的慘重。 這是一段早年被淹沒的島嶼戰史,是臺灣歷史不可抹滅的一部份。站在這裏,憑弔昔日的情景,令人不勝唏噓。而隨著時光流逝,其鳥居與碑文已呈破舊,而主祠。 檜谷山莊:檜谷在日據時代稱為檜山。據當地耆老口述,修建步道及神社時,監工人員及施工者即居住於現在的檜谷。當工事接近完成時,日人取附近的檜木將施工所改建為華麗的驛館,供日人到神社祭拜或登山遊憩時過夜之用,有警察派駐看管。1945年日本戰敗後不久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