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教育学会中数分会2007优秀论文述评唐复苏-苏州网上教师.PPT

苏州教育学会中数分会2007优秀论文述评唐复苏-苏州网上教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教育学会中数分会2007优秀论文述评唐复苏-苏州网上教师

苏州市教育学会中数分会 2007优秀论文述评 唐复苏 (2008年1月5日,昆山) 一、评选工作概况 1.评选方式的改进(初审+复核;评语) 2.指导思想(检阅;促进、推动;服务) 3.关注要点: 选题是否有意义、论文是否有价值 有无创见(一得之见) 有何特色 4. 论文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可喜,满意, 优秀论文(一等奖)篇目 (排名不分先后) [1] 新高考中的集合与不等式问题(庄梅,潘峥嵘,吴中) [2] 对“平均变化率”教学的三次思考(赵小祥,张家港) [3] 高中新课程:“算法初步”学与教情况的调查研究(周恩超,新区) [4] 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成——从一次备课失误的意外收获谈起(顾勤良,太仓) 优秀论文篇目 [5]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七上“平移”的教学研究(彭胜生等,张家港) [6] “热闹”的背后——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的 问题与反思(邱敏慧,张家港) [7] “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在教学中的应用 (孙清芬,张家港) [8] 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帮助引导学生建构 ——苏教版数学必修1“函数与方程”为例(刘虹,常熟) 优秀论文篇目 [9] 为什么他不承认准确的运算结果(浦全福,昆山) [10] 学生反思意识的若干切入口(戈峰,昆山) [11] 如何建立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刘丹,新区) [12] 学生运算能力低下的成因及其教学对策(周礼静,园区) 优秀论文篇目 [13] 运用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新课程中对几何概型的思考和探究(杭梅,十中) [14] 师生思维策略的差异分析——从2007年江苏省数学高考卷说起(韩保席,吴江) [15] 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谈起(黄如鸣,相城) 二、优秀论文述评 (有哪些特点?好在哪里?) 1. 选题有新意,论文有价值:反映课改新问题、新思想,能给人以启迪,对推动课改、促进教学有导向作用 2.有一得之见 3.研究方法:调查研究,用数据说话;行动研究 4.论文呈现:观点鲜明,内容翔实,论据充分,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1 选题有新意,论文有价值 反映课改新问题、新思想, 对推动课改、促进教学有导向作用 探讨新教学内容及其教学 探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有针对性,切中时弊: 抓住热点问题、敏感问题: 探讨新教学内容及其教学 案例: 集合与不等式(庄梅,潘峥嵘,[1]) 算法初步(周恩超,[3]) 平移(彭胜生,[5]) 函数与方程(刘虹,[8]) 几何概型(杭梅,[13]) 探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有针对性,切中时弊 注重过程、方法(赵小祥,[2]对“平均变化率”教学的三次思考) 学生潜能(顾勤良,[4]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成) 自主探索(彭胜生等,[5]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邱敏慧,[6] “热闹”的背后) 探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有针对性,切中时弊 留有思考时间(孙清芬,[7] “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在教学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建构(刘虹,[8]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帮助引导学生建构) 反思意识的若干切入口(戈峰,[10]) 探究性学习(杭梅,[13]运用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 抓住热点问题、敏感问题 评价问题:成长记录袋(刘丹,[11] ) 高考问题:专题研究(庄梅,潘峥嵘,[1]) 试卷分析(韩保席[14]) 2 有一得之见 有自己的思考,切中时弊,有独到的见解 小中见大:从亲身经历的一堂课、一些教学片断、一个专题切入,一题一议,进行反思、概括、提炼,作深入研究,说明一个两个问题。有血有肉,有说服力(不是空泛的说教) 有一得之见(三个案例) 案例1: 新高考中的集合与不等式问题(庄梅,潘峥嵘) 案例2: 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成——从一次备课失误的意外收获谈起(顾勤良,太仓) 案例3:对“平均变化率”教学的三次思考(赵小祥,张家港) …… 案例1:新高考中的集合与不等式问题(庄梅,潘峥嵘) 作者就“集合与不等式”这一专题,学习和理解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文中指出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随意增加教学内容,改变教学顺序”、“过多加深教学难度、加大综合程度”、“很少更新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等,切中时弊,分析实在、中肯,有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几点教学建议,符合教学规律和课改方向,对于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案例2: 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成——从一次备课失误的意外收获谈起(顾勤良) 本文从作者亲身经历的一堂课说起,从课堂上对一道题的讨论过程,学生提出的想法所引发的问题:换题——得出同样答案;引导讨论——又一解法,解决谜团;提出新问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