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因工程制药 新版2.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 改造酶切位点 野生型的λ-DNA链上有5个EcoRI位点和7个HindIII位点,不利于重组操作,必须删除至1 - 2个。 为了便于各种来源的DNA片段的克隆,还需要增加一些单一的酶切位点。 (C) 增加选择标记 加装选择标记 lacZ (5)λ噬菌体载体的使用 重组λDNA的构建 (酶切,连接) λ噬菌体的体外包装 λ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重组λDNA的分离 (6)λ噬菌体载体的优点 容量大,装载能力可达23kb,便于构建基因文库 重组子筛选较为方便 DNA提取操作较为简便 4:单链DNA噬菌体M13载体 M13噬菌体(M13 phage)是一种大肠杆菌雄性特异丝状噬菌体,遗传物质是环状单链DNA,全长约6.5kb。宿主是丝状大肠杆菌。它是单链DNA噬菌体中的一个典型的代表。M13感染细菌后,经过复制转变为双链的复制型(RF)。复制型M13可用作克隆载体。 噬菌体M13感染宿主之后,在含有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X-gal培养基中生长时,会形成蓝色噬斑。通过蓝色噬斑的出现可以显示噬菌体M13的存在。 感染宿主之后,噬菌体M13所释放的单链DNA可用于制作放射性标记探针,用来检测RNA的结构。 M13噬菌体的组成和结构 M13噬菌体颗粒是丝状的,只感染雄性大肠杆菌。感染宿主后不裂解宿主细胞,而是从感染的细胞中分泌出噬菌体颗粒,宿主细胞仍能继续生长和分裂。 M13噬菌体的外型呈丝状 M13 噬菌体由外壳包装蛋白和正链DNA组成 M13 DNA全长6407个核苷酸 M13 DNA上至少有11个基因 2700个外壳蛋白分子 M13 噬菌体不裂解宿主细胞,但抑制其生长 M13噬菌体的组成和结构 单链DNA,由6407碱基组成。 90%以上的序列可编码蛋白质,共有11个编码基因 基因间的间隔区多为几个碱基。较大的间隔位于基因Ⅷ/Ⅲ以及基因Ⅱ/Ⅳ之间,其间有调节基因表达和DNA合成的元件。 M13噬菌体的基因组 M13噬菌体的基因组 编码3类蛋白质: ①复制蛋白(基因Ⅱ,Ⅴ和Ⅹ) ②形态发生蛋白(基因Ⅰ,Ⅳ和Ⅺ) ③结构蛋白(基因Ⅲ、Ⅵ、Ⅶ、Ⅷ和Ⅸ) M13噬菌体载体的构建 M13噬菌体作为载体的重要特点: ①M13噬菌体的感染与释放不会杀死宿主菌,仅导致宿主菌生长缓慢; ②M13噬菌体DNA在宿主菌内既可以是单链也可以是双链,通过感染或转化的方法能将M13噬菌体DNA导人宿主菌中; ③M13噬菌体的包装不受DNA大小的限制,其噬菌体颗粒的大小可随DNA的大小而改变,即使DNA的大小比本身DNA的大小超出6倍,仍能进行包装。 ⑤M13噬菌体在用作载体时是利用其双链状态的RF DNA:单链DNA的酶切和连接是比较困难的。 ⑥外源片段插入位点在基因Ⅱ和基因Ⅳ之间的508bp间隔区----M13不像λ噬菌体基因组那样含有较大的可替代区。它的基因组中绝大多数为必需基因,只有两个间隔区可用来插入外源DNA(基因Ⅱ/Ⅳ和基因Ⅷ/Ⅲ之间)。 5:人工质粒载体--科斯质粒 1978年Collins和Hohn构建一种新型的大肠杆菌克隆载体,命名为cosmid(柯斯质粒),又叫粘粒。 柯斯质粒(cosmid)= cos序列+质粒。 实际是质粒的衍生物,它是用正常的质粒同λ噬菌体的cos位点构成。 [A]、科斯质粒的基本组成 [B]、科斯质粒的特性 [C]、科斯质粒的用途 Cos质粒(考斯质粒 Cosmid) [A]、科斯质粒的基本组成 (1)含有λ噬菌体DNA的粘性末端序列(COS序列)。 (2)含有质粒的一个复制起始区。 (3)含有质粒的一个抗药性标记。 (4)具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性切点。 柯斯质粒pHC79系 由质粒pBR322和λ噬菌体的cos位点的一段DNA构成。 包装时,cos位点打开而产生λ噬菌体的粘性末端。由于pHC79有pBR322DNA,所以也就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和四环素抗性两个标记。 凡具有cos位点的任何DNA分子只要在长度相当于噬菌体基因组,就可以同外壳蛋白结合而被包装成类似λ噬菌体的颗粒。 因此,插入柯斯质粒的外源DNA可大于40kb。重组的柯斯质粒可象λ噬菌体一样感染大肠杆菌,并在细菌细胞中复制。 [B]、科斯质粒的特性 (1)分子量较小,由4 kb-6 kb组成,装载量大(可达45kb) 。 (2)重组之后能象λ-DNA一样体外包装,并高 效导入受体细胞。 (3)进入宿主细胞之后能够进行复制扩增。可 象质粒在大肠杆菌内复制,(在细胞内不能形成噬菌体颗粒,因而不能形成噬菌斑)不裂解细胞。 (4)由于携带质粒的选择标记,便于筛选 [C]、科斯质粒的用途 常用的粘性粒有PHC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