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6年麻风的诊断与治疗图文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麻风的诊断与治疗图文课件

2、成人多菌型麻风的治疗: 成人多菌型 利福平 600 毫克,每月1 次; 氯苯吩嗪300 毫克,每月1次;氯苯吩嗪 50 毫克,每日1次; 氨苯砜 100 毫克,每日1次; 疗程12个月。 3、儿童少菌型麻风的治疗: 利福平 氨苯砜 5岁 150mg/每月1次 25mg/每日 5~9岁 300mg/每月1次 25mg/每日 10~14岁 450mg/每月1次 50mg/每日 疗程6个月 七、治愈标准 麻风新指南要求: 麻风病患者在完成联合化疗规定疗程后,。如果其活动性症状(活动性皮损或周围神经疼痛及压痛等)消失,无麻风反应,皮肤涂片查菌阴转,应及时临床判愈。   麻风病的线索报告 --县、乡、村要严格实行麻风病可疑线索“零报告”制度。 贵州省 县疑似麻风线索报告卡 姓名 性别 年龄 地址 乡 村 村民组疑似症状 1、红斑白斑、麻木无汗;2、生疮生癣、不痛不痒;3、眉毛脱落、面如酒醉;4、耳垂肥大、面如虫爬;5、皮肤干燥、肢端麻木;6、虎口无肉、手指弯曲;7、嘴歪眼翻、口角下垂;8、四肢筋痛、疼痛难忍;9、小腿变瘦,吊脚跛行;10、足底溃疡、长期不愈。注疑似病人具有上述某种症状者,请在症状标号上打“√”;报病者可将此卡通过当地乡卫生院或直接报当地县(市)皮防站或疾控中心;一旦被皮防专业机构确诊为麻风病,报病者有奖。 报病者姓名 职业 报病日期 年 月 日 编号 麻风病可疑线索报告--注意事项 应通过宣传、培训使乡村医生及广大村民认识到:积极走访、发现、报告麻风病可疑线索,不仅有利于保护健康人群,更有利于患者本人得到早期治疗、及时康复、减少传染、减少残疾!以打消报病者的顾虑。 疑似对象的姓名、年龄、地址等详细信息一定要字迹清楚、详细填写!如果是小孩,还应写父母姓名和本人乳名等,以便于专业医生追访。 报病者本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信息也要如实填写,并保留好存根,以便兑现奖金。 疾控中心有关人员对报病者保密! 完整线索指:符合十大线索之中的某一条完整内容。如“红斑白斑、麻木无汗”等。 麻风的诊断、治疗及线索报告 黎平县控制中心慢病科 陈 纬 2016年3月 一、麻风病的传染 传染源:到目前为止,公认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 一、麻风病的传染 1、传染途径 1)直接接触传染:健康人接触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排菌的皮肤或吸入病人含菌的飞沫后而感染。 2) 间接接触感染:生活用品、水源和土壤沾染麻风杆菌后,当健康人接触这些带菌物品、水和土壤时则有被传染的可能。 2、侵入门户 皮肤和呼吸道是麻风杆菌侵入机体的主要门户。破损的皮肤接触麻风杆菌导致感染。但最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有破损的呼吸道黏膜(主要是鼻黏膜)是麻风杆菌的侵入门户。 一、麻风病的传染 3、易感个体 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发病后表现,取决于被感染者机体对麻风杆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 4、自然因素 由于麻风杆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可存活很长一段时间,加上炎热潮湿气候使人体皮肤暴露部位增多,使接触麻风杆菌而传染麻风的机会增加。因此热带、亚热带地区麻风发病率较高。 一、麻风病的传染 5、社会因素 在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动乱、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和居住拥挤等因素是造成麻风持续流行的因素之一。 1)年龄分布 麻风病传染与接触传染源的频率和强度有关。各种年龄都可患麻风。在麻风高流行区,发病年龄高峰通常为20岁左右。在麻风流行得到控制的低流行区,发病年龄高峰上移,通常在40岁以上。 2)地理分布 目前我国麻风现症病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西藏等省份。在高流行区,麻风病人的分布有明显的限局性集簇状分布。这种分布原因不仅与传染源多少有关,而且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医疗保健服务以及生活习惯等有关。 一、麻风病的传染 3)性别分布 世界上大多数地区都显示麻风患者男性高于女性,通常男女之比为2:1。在中国男女之比接近3:1。其原因可能与男性活动性大,接触麻风传染源机会多有关。 4)家庭内集簇发病特点 麻风病人往往可出现家庭内集聚现象。在发病先后秩序上,一般以长辈传染给子女或子女间互相传染多见。另外麻风病人的邻居发病率也较高。 二、麻风病的临床表现 红斑 二、麻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