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特两栖和爬行动物养殖课程讲义最新.doc
绪 论
时量:2学时
教学目的:介绍名特水产养殖意义、现状、前景,引发学生对该课程的浓厚兴趣。
1 课程简介
1.1 什么是名特两栖和爬行动物?什么是名特两栖和爬行动物养殖学?
名特两栖和爬行动物是不同于常规养殖对象,经济价值较高,养殖效益大的一些水产品种类。如:爬行类中的龟、鳖类、两栖类中的蛙类等。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是关于特种水产动物(非鱼类)的生物学特性、苗种繁殖、成品饲养、病害防治等方面研究的科学。
1.2 课程的性质、地位、内容
1.2.1 性质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是一门新兴的水产养殖业课程,是淡水渔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用养殖技术课程。
1.2.2 地位
为水产养殖本科的选修课程,属专业课,总学时45(36+9)。
1.2.3 内容
主要讲解中华鳖、乌龟、牛蛙、林蛙、大鲵等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1.3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及学习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每一种名特养殖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生态习性及其繁殖、饲养、捕运技术。要求掌握其生产管理技术,并能指导和从事生产经营。
2 两栖动物概述
2.1 什么是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是一种具有四肢的冷血脊椎动物,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
2.2 两栖动物的特征
体温不恒定;卵生,幼体在水中生活,经变态后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昼伏夜出,并以冬眠度过寒冷季节。
2.3 两栖动物的分类
分类 体型 四肢 尾巴 活动方式 有尾目 圆筒形 有,较短 终生有长尾,侧扁 爬行,水栖生活为主 无尾目 短宽 有,较长 幼体有尾,成体无尾 跳跃型活动,变态过程 蚓螈目 细长 无 尾短或无 地下穴居 2.4 两栖动物的分布
蚓螈目:分布于大多数热带地区,但是不出现于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和加勒比海诸岛,而在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却有分布。
有尾目: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其中半数以上的科和种都分布于北美洲,东亚和欧洲也有一定数量,南美洲只有少数成员,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大洋洲则没有分布。
无尾目:除了两极、大洋和极端干旱的沙漠以外,世界各地都能见到,但在在热带地区和南半球尤其是拉丁美洲最为丰富,其次是非洲。
中国两栖动物的种类:中国由于生物环境的多样性,现有两栖类动物302种。而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具有十分丰富的两栖类物种,约100余种。占全国两栖类动物种数的40%。
2.5 典型代表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Yunnan caecilian
生境:栖息于海拔200-600m,林木茂密的土山地区,喜居水草丛生的山溪和土地肥沃的田边池畔,营穴居生活。捕食方式与食物:昼伏夜出。觅食蠕虫和昆虫幼虫为食。识别特征与习性:体呈蠕虫状,乍看似蚯蚓,无四肢和尾,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眼隐于皮下,眼鼻间有触突,体具环褶360个左右,体背棕黑,体侧具一黄色纵带纹。全长约380mm。
分类:两栖纲、无足目、鱼螈科。
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广东的部份地区。
保护:云南省的省级保护动物。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生境:栖息于海拔200-1500m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捕食与食性:觅食不是主动出击,张开大口,一动不动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识别特征与习性:现生两栖动物体形最大的种类,体全长可达1.8-2.0米,重达20-25千克。在繁殖季节,常发出鸣叫,其声如婴儿哭啼,故有“娃娃鱼”之称。头大,表面有明显疣粒,嘴也大,眼睛和鼻孔却很小,尾侧扁,皮肤润湿而光滑,一般为棕褐色,全身无鳞片,四条腿又短又胖。
分类: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分布:在云南的滇东北和滇东南的山溪中有发现,中国17个省区均有分布。
保护: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已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和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价格:三斤以上的每斤七八百元,三斤以下的每斤要一千元左右,幼鱼两三百元一条!
Rana rugulosa)
生境:常栖息于稻田、池塘中,白天隐伏田边洞穴,夜间出来觅食。捕食与食性:捕食其它蛙类极其蝌蚪、蛛形类、多足类动物,也吃鱼苗。识别特征与习性:体形较大的蛙类,雌雄个体有差异,体背有纵向的肤棱,长短不一,但分布比较均匀,背面有不规则的深色斑纹,四肢横纹明显,看似虎皮,故称虎纹蛙。
分类:两栖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