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耳聋课件
耳聋 听力残疾的发病率 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听力言语残疾人1 770万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听力残疾2 780万人 单纯听力残疾2 004万人, 多重听力残疾776万人 言语残疾人127万 每年新增听力障碍儿童约2万名 全国爱耳日Ear Care Day 2000 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2001 减少耳聋发生,实施早期干预 2002 听力助残― 救助贫困聋儿 2003 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2004 防聋走进社区 2005 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 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2006 预防听力损失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007 城乡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2008 奥运精彩-我听到 2009 正确使用助听器 听力损失的种类 病因 遗传因素,包括听器官发育不全及畸形;近亲结婚 母亲妊娠期感染,如风疹等; 围产期的并发症,如缺氧、脑外伤、黄疸、早产等; 中耳炎; 传染性疾病,如脑膜炎、麻疹、病毒性脑炎、水痘/带状疱疹、腮腺炎、梅毒等; 噪声; 耳毒性药物; 外伤,如脑外伤、内耳震荡、内耳出血、颞骨骨折等; 内耳病,如梅尼埃病、突发性聋、耳硬化症等; 脑瘤,如听神经瘤、CPA其他占位性病变等; 周身性疾病累及内耳,如糖尿病、血液病、自身免疫病、内分泌病、代谢病等; 中风 谁是高危人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卫妇社发[2004]439号)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 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5、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6、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7、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8、细菌性脑膜炎; 9、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 10、机械通气时间5天以上; 11、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听力损失确诊后的干预 药物 —— 中耳炎、突聋、听神经病 手术 —— 外、中耳畸形 助听器 —— 感音神经性聋(气导) 双侧外耳道闭锁(骨导) 人工耳蜗 —— 助听器佩戴无效的 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干预原则 原则:3个月前诊断,6个月前干预 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干预时间不同 极重度:3个月确认,4个月开始干预 重 度:5个月确认,6个月开始干预 轻-中度:7个月确认,8个月开始干预 病因 先天性 遗传所造成的外耳、中耳及内耳的解剖异常导致 母亲在孕期感染病毒、服用耳毒性药物所致 后天性 噪声、耳毒性药物、感染 听损伤高危儿 妈妈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或弓形体引起宫内感染。 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出生体重低于1500 克。 出生时阿普伽评分低于4 分。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超过24 个小时。 使用人工呼吸机超过5 天。 围产期或新生儿时期有严重缺氧病史,如持续性胎儿肺高压循环、生产窒息。 先天性或迟发性小儿期听损伤家族史。 长期使用对听力有损伤的药物。 出生后患过有可能损伤感音神经的感染,包括细菌性脑膜炎。 头部外伤。 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分泌性中耳炎,至少发病3 个月。 外耳 耳廓畸形 外耳道狭窄、闭锁 耳廓畸形伴外耳道狭窄、闭锁 治疗:手术治疗 中耳 中耳炎、耳硬化、先天畸形 治疗: 内科治疗:药物治疗、助听器 外科治疗: 鼓室成形术 人工中耳植入 BAHA植入 人工中耳 (Middle Ear Implant, MEI ) 其他称谓:植入式助听器、 植入式中耳听力装置 通过将声波的能量转换成机械振动直接驱动中耳,如听骨链和耳蜗(如前庭窗,蜗窗)来获得增益 仍属于助听器的范畴 有文献将骨锚式助听器和人工听骨也列入MEI范畴,前者是通过振动颅骨间接振动耳蜗,后者没有提供驱动力,所以都不宜列入人工中耳的范畴 人工中耳(2) 将听力损失患者总和比喻成一座金字塔,那么适合人工耳蜗、听觉脑干植入或听觉中脑植入的病例人数较少占据塔顶;而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借助传统助听器重建听力,他们人数众多位于塔底;位于中间地带的可以被认为是适合人工中耳植入的潜在人群 MEI代表了一种新的技术,虽然不能替代传统助听器,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人工中耳(3) 根据振子产生振动的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