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原理和设计第3章 高效间壁式热交换器.ppt

热交换器原理和设计第3章 高效间壁式热交换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交换器原理和设计第3章 高效间壁式热交换器

3.8.3 制造工艺与应用前景 微型热交换器的材料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镍、硅、铜、铝、陶瓷等。制造工艺因通道尺寸范围不同而异,选择上还要考虑被加工材料的性质。制造工艺可分为两大类: *传统微加工工艺,如,磨削和锯削、电火花加工、超声波和水力切割、光刻、电成形等; *现代加工工艺,如,激光加工、聚集离子束、湿化学蚀刻、干等离子蚀刻、紫外光刻、晶片链接等,对于毫米到几百微米尺寸的通道,可用普通的制造工艺。在几微米到0.1 μm以下范围内的通道,可用属于半导体制造工艺类的湿化学蚀刻及干等离子蚀刻等。 ☆目前应用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微通道,它们的制造工艺可从传统工艺、现代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或其他现代的工艺中优选。 ☆微型热交换器的微通道结构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的发展,对三维通道的加工工艺有:光刻电镀(LIGA),准分子激光微细加工,双光子聚合(TPP)加工。不过,三维复杂微成形在技术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正在积极开发新型的更有效的微加工和微成形技术。 ☆对于微型热交换器的整体封装,因不同的使用温度对材料的要求不同,故封装工艺也有很大差别。目前,对于采用多层槽道板叠装布置的结构,一般用扩散焊进行密封。 微型热交换器在设计、制造、装配、密封技术和参数测量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难点,在运行上存在阻力大、对流体的清洁度要求高等问题,但由于它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质量轻等特点,尤其在一些特殊要求的场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对它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它已在微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化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高温超导体的冷却、薄膜沉积中的热控制、强激光镜的冷却及涡轮机叶片的冷却等多方面得到了应用。 2)外螺纹管外冷凝时 式中:λ1、μ1、ρ1—分别为凝液导热系数,W/(m·℃); 动力黏度,kg/(m·s)及密度,kg/m3; Fo—光管外表面面积,m2; Γ—冷凝负荷,Γ=M /(l N),kg/(m·s); M—冷凝量,kg/s; L—管长,m; N—传热管总根数; 3.5.4 空冷器的设计 [例3.5] 3.6 热管热交换器 三流体分离式热管热交换器结构 热管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管壳(封闭的金属管)、毛细多 孔材料(管芯)和蒸汽腔以及工作介质(工作液)。 工作原理: 蒸发段受热使毛细材料中的工作液蒸发,蒸汽流向冷凝段, 蒸汽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流回蒸发段。 使热量由热管一端 传至另一端。 由于汽化潜热大, 极小温差下就能 传递大量热量。 传热状况: 蒸发段;绝热段; 冷凝段。 图3.76 热管工作原理简图 1 管壳;2 管芯;3 蒸汽腔;4 液体 3.6.1 热管的组成与工作特性 热管的管壳是受压部件,要求由高导热率、耐压、耐热应力的材料制造。管壳无腐蚀,工质与管壳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产生气体。 管芯是一种毛细结构,通常用多层金属丝网或纤维、布等以衬里形式紧贴内壁,衬里也可由多孔陶瓷或烧结金属构成。 工作液要有较高的汽化潜热、导热系数,合适的饱和压力及沸点,较低的粘度及良好的稳定性。应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毛细结构的能力,使毛细结构能对工作液作用并产生必须的毛细力。 热管工作过程 当热管一端受热,工作液蒸发,蒸汽在微小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热量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热管特点 ☆传热效率高,冷、热流体在管外两侧 流动,两侧可加装翅片,强化传热; ☆管外流动,压力损失小; ☆结构紧凑; ☆维护费小,没有易损部件, 密封简单可靠,容易清洗。 图3.78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 图3.79 旋转热管 图3.80 径向热管工作原理简图 热工艺气 内管 被加热水 翅片 径向热管 吸液芯 工作介质 (蒸汽) 工作介质 (水) 参数 热管类型 是否有吸液芯 液体回流动力 传热极限 常用场合 两相闭式热管 无 重力 干涸极限、沸腾极限、携带极限 常用于热源在冷源下方的情况 旋转热管 无 离心力 冷凝极限、携带极限、沸腾极限 所有需要冷却散热的旋转零部件 分离式热管 无 重力 烧干极限、声速极限、冷凝极限 需要严格避免冷热流体相互渗漏的场合 可变导热管 有些有 毛细力 或其他 烧干极限、携带极限、冷凝极限 需要冷凝段(或蒸发段)的温度不随热负荷变化而变的场合 微型热管及小型热管 有 毛细力 毛细极限、 沸腾极限 电子产品等 毛细泵回路 有 毛细力 毛细极限等 航空领域,电子元器件等 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