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科其他疾病 第一节 冻伤 第二节 烧伤图文课件
第一节 冻疮 一、1.概念:是指人体感受寒邪侵袭引起的损伤。病名始见于【诸病源候论.冻烂肿疮候】,古代文献中有“冻风”、“冻裂”等名称。 2.临床特点:局部冻伤者较轻,局部肿胀发凉,瘙痒,疼痛,皮肤紫斑,水疱,甚则破溃成疮。全身性者较重,表现为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阳气亡绝而死亡。 3.好发部位:体表暴露的部位如:手、足、耳、鼻、颜面等,又称为水浸手、冻烂疮等。本节主要讨论局部冻伤。 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 第一节 内治法 第二节 外治法 第六章 中医外科调护 第一节 一般调护 第二节 饮食调护 二、病因病机 1.寒凝血瘀 寒冷之邪外袭,经脉收束失于通畅,气血凝滞,经脉阻塞,致肢体失于温煦而成冻疮。 2.气虚血瘀 素体阳气虚弱,不胜其寒,寒冷外袭,寒凝肌肤,经络气血凝滞而成本病。 3.瘀滞化热 寒邪入侵,气血瘀滞,日久化热,复感外邪,邪正相争则恶寒发热。 4.寒盛阳衰 若因寒邪太盛,侵袭脏腑,甚则出现阳气亡绝的危象。 西医认为本病是因肌体受低温侵袭后,局部微循环障碍,以致局部组织损伤和坏死。 三、诊断 1.主要发于手背、足跟、耳廓、鼻尖、面颊等暴露部位。 2.损伤多呈对称性,轻者受冻部位皮肤先苍白、发凉,继而红肿,或有硬结、斑块,边缘焮红,中央青紫,自觉灼痛,麻木,暖热时自觉灼热、痒痛。重者则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皮肤淡白或黯红,或转紫色,疼痛剧烈,或感觉消失,局部出现黯红色血疱,血疱破溃后渗流脓血水,收口缓慢,常需1-2月或更长时间。 3.如感染毒邪亦可变为湿性坏疽。全身可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甚至出现内陷证。 4.冻疮创面湿性坏疽,可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怀疑有骨坏死时,可行X线检查。 四、鉴别诊断 1.类丹毒 多发生于接触鱼类或猪肉的手部,手指和手背出现局限性深红色或青紫色斑,肿胀明显,阵发性疼痛和瘙痒,有游走性,很少超过腕部。一般3-4周内自愈,不会溃烂。 2.多形性红斑 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以手、足、面、颈多见,皮损为风团样丘疹或红斑,颜色鲜红或紫黯,典型者中心部常发生重叠水疱,形成特殊的“虹膜状”皮损。常伴有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 五、辨证论治 原则:温通散寒、补阳通脉 轻者外治为主,重者宜内外合治。 1.寒凝血瘀证 证候:局部麻木冷痛,肤色青紫或黯红,肿胀结块,或有水疱,发痒手足青冷;舌淡苔白,脉沉或沉细。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药:当归四逆汤或桂枝汤加减。 2. 气虚血瘀证 证候: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少华,疮面不敛,疮周黯红漫肿,麻木;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祛瘀通脉。 方药:人参养荣汤或八珍汤合桂枝汤加减。 3.瘀滞化热证 证候:发热口干,患处黯红微肿,疼痛喜冷,冻伤局部坏死受冻部位出现腐烂或溃疡,流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4. 寒盛阳衰证 证候:时时寒战,四肢厥冷,感觉麻木,幻觉幻视。意识模糊,倦卧嗜睡。甚则神志不清,舌淡苔白,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脱,散寒通脉。 方药:四逆加人参汤或参附汤加味。 六、外治 1.红肿痛痒未溃者,红灵酒或生姜辣椒酊外搽,轻揉按摩患处,每天2次-3次,或用冻疮膏或阳和解凝膏外搽;或用芫花、甘草各15g,煎水洗浴患处,每天3次。 2.有水疱的应在局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或用无菌剪刀在水疱低位剪个小口放出疱液,外涂湿润烧伤膏,冻伤膏、红油膏或生肌白玉膏。 3.有破溃时用红油膏掺如九一丹外敷;腐脱新生时,用红油膏掺生肌散或用生肌玉红膏外敷。 4.局部坏死严重,骨脱筋连者,可配合手术清创;肢端全部坏死或湿性坏疽危及生命时,可行截肢(指、趾)术。 七、其他疗法 1.针灸 2.西医治疗 重度者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补充营养和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酌情应用抗菌药物防治感染。 第二节 烧伤 概念: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灼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局部或全身急性损伤性疾病。 在古代,一般以火烧和汤烫者居多,故又称为水火烫伤、汤泼火伤、火烧疮、汤火疮、火疮等。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化学烧伤、放射性烧伤、电击伤等。 沿革:中医学在治疗烧伤方面历史悠久,早在晋代肘后方中就有“烫火灼伤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调”和“猪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的记载。 病因病机 强热侵害人体,导致皮肉腐烂而成 轻者仅皮肉损伤 重者除皮肉损伤外,因火毒炽盛,伤津耗液,损伤阳气,致气阴两伤。或因火毒侵人营血,内攻脏腑,导致脏腑失和,阴阳平衡失调,重者可致死亡。 西医学认为:高温可直接造成局部组织细胞损害,使之发生变质、坏死,甚至炭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