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精神和审美道德.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精神和审美道德

?艺术精神与审美道德 ? ??? 一、工业化时代以来精神情感世界的荒芜与审美道德的迷失 ??? 1、工业化时代以来精神情感世界的荒芜 ??? 工业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抛弃了经过漫长积淀而形成的旧时代,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力量和成就开辟了一个先进而奇异的新天地;它在赐给人们便捷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刺激人们不断萌发创造能力的同时,却又悄无声息地夺走人们曾经拥有却未及充分意识到的那种祥和与宁静、自由与幸福、和睦与憧憬。 ??? 物质世界日新月异,精神情感世界却日渐荒芜。从艺术审美角度看,除了坚守精神家园之求的审美情感在顽强而艰难的求索中给人们带来精神滋养,更多的却因精神情感荒芜苍白而使审美变得躁动不安、罹患病症甚至病入沉疴。 ??? 首先,艺术审美情感平庸化:一是审美需求淡薄化。按马斯洛理论,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之需特别是享受优裕物质条件之后,理应产生审美需求。然而事实上这种“满足”却因竞争的复杂残酷而不确定不真实。物欲横流之境必然刺激得陇望蜀之心,人们已难有满足之时,难有超越之境。二是审美片面娱乐化。艺术审美的完整统一性被肢解,认知与教育的功能消失,审美的精神滋养变为片面的娱乐消费,用以弥补苍白,点缀荒芜,慰藉失落;三是审美表达低俗化。审美已然内涵模糊、境界消失,只剩表层物化符号,并且变为随心所欲的奇装异服,损伤本真的拙劣修饰,盲目张扬的卑琐品位;四是审美过程简单化。竞争的压力和效率的凸显加剧了社会的浮躁,人们已习惯用快餐式的节奏应付生活工作和审美。自然之美被收缩为到此一游,人性之美被置换为帅哥靓女,艺术之美被等值于身价行情。 ??? 其次,艺术审美情趣变异化:突出表现为艺术审美功利化、投机化、商业化现象。例如渴盼一夜成名的明星梦、追星热、学艺热(且不谈苦不堪言的被迫者);梦想一朝暴富的艺术品收藏热、投资热;某些冠名“行为艺术”、“人体艺术”而行恶俗之念与淫亵之欲;某些有心或无奈的追逐艺术业绩、成果、职称、影响的孤身奋斗者、赛场竞争者、场外角逐者,以及某些专职或兼职、真情或假意“收徒传艺”、串场走穴、借机炒作、以身论价迅速致富……在看似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成果丰硕的艺苑美景、人才辈出的发展佳境背后,却潜藏着与之大相径庭的问题。 ??? 2、审美道德的迷失 ??? 首先是艺术审美变异腐蚀、毁坏着人们的道德关系:一是导致特定交往变异人际疏离甚至家庭破碎;二是艺人炒作绯闻迭起,某些娱乐媒体捕风捉影移花接木甚至无中生有、好事者造伪、好奇者买单策划者牟利;三是继而刺激某些人群的性暴露、性偷窥、性偷拍、性变态。 ??? 其次是艺术审美变异所伴随的腐败:一是审美贿赂以“高雅”掩盖丑恶;二是审美变质以行色情交易诱惑“献身”;娱乐圈内外频繁移情、借机偷欢、借角劫色等。 ??? 其三是艺术审美变异引发的各种犯罪(审美道德迷失的极端表现):一是各种色情表演、服务、互动、声讯、聊天甚至“裸聊”;二是艺术品走私、盗窃、抢劫;三是性骚扰、卖淫嫖娼、性虐、强奸等。可见业经变异的“审美”需求一旦与变异的权力、金钱及动物本能需求相遇,势必陷入道德迷失之雾,踏上刑事犯罪之途。 ??? 上述情形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入侵艺术界、娱乐界、传媒界,甚至文化教育界和政界,入侵社会的家庭生活领域、职业生活领域、公共生活领域,并对和谐社会与精神家园的构建产生严重的破坏与威胁。 ??? 3、根源与反思 ??? 从社会历史根源看,未能在工业文明以及经济市场化的二重性中从长计议科学发展趋利避害;未能在社会转型中真正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化险为夷。席勒早就指出,现代人正在经受人性分裂和生存片面性的伤痛,而“造成这种创伤的正是(现代工业)文明本身”[1]。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它压制了人们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2]。 ??? 从价值观念系统看,工业文明的旗开得胜和巨大成功,催生了一反传统的崭新尺度:工具理性压抑价值理性,科技价值淹没人文价值,功利追求消解审美意义,表现为文化产业化、教育激进化、科技功利化。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异与逆转:寻求张力的释放,表达个体的困惑,抗争规则的束缚,追求时尚与个性。却不知时尚作为非常规行为的流行现象,其本身就意味着对于个性的湮灭;而作为引领时尚的先行者或叛逆者,其过多的自我张扬使审美意味发生变异和扭曲。 ??? 从文化心理方面看,其一,自古视艺术为“技、器”的浅层而难达“道”的高度,艺人并无真正的社会地位,除官场艺术家及其作品获得特殊认同之外,民间多被视为消遣解闷的“玩物”,而玩物丧志之训奠定了艺术在旧中国的实际地位。艺人的生存处境充满悲情,往往飘泊天涯卖艺江湖。艺术于今看似发热,人们趋之若鹜,而真正动力却是其非审美功能和利益。其二,极“左”思潮艺术工具论的长期统治阴霾一经消散,难免因矫枉过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