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富有观现代价值
道教富有观现代价值
2010年9月,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尼山河谷成功举办。第二届尼山论坛又以“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信仰·道德·尊重·友爱”为主题于2012年5月再次举办,继续推动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这是一件有恒久意义的事情。作为一名道教徒,我想以“道教富有观”为契入点,谈谈道教富有观的内涵及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
一、“有万不同”的自然富有观
2011年10月在南岳衡山举办了以“尊道贵德,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国际道教论坛。此次论坛安排了一场别具特色的“东西论道”电视节目,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与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彭马田先生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彭马田先生曾论及道教经典《太平经》中的“富有观”。他说:“《太平经》把‘富有’这个概念阐述得非常好,这本绝妙的书写于一千八百年前,远远早于问题出现之前,或者说它甚至在当时就预料到我们会遇到现在这样的状况。经中说,国家的富有在于拥有大量不同的物种,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鸟、鱼等,唯有如此,这个国家才算拥有真正的富有。”彭马田先生关于《太平经》富有观的思考是耐人寻味的。
《太平经》还说道:圣人“以教天下之人,助天生物,助地养形”,普天之下,各种品类都得到生长,才是真正的富有。因此,上皇时期道气化生,有一万二千个物种(此处是泛指)都生存繁衍,才是富足。中皇时期道气稍有减少,化生出来的物种不足一万二千种,就叫小贫。下皇时期道气比中皇时期还要少,化生出来的物种更少,就叫大贫。如果皇气遮断,瑞应不降,善物不生,就是极下贫。上皇时期万物俱出,是因为地养不伤;中皇时期不能备足一万二千物种,是因为地养小伤;下皇时期善物少生,是因为地养大伤。对一个国君来说,能使万物备足的,才是真正的富国;如果天地万物有一半都受到伤害,就是国运衰败之兆。道教这种以物种备足程度衡量国家富有状况的观念,不能不说是对世界生态伦理学的一大独特贡献。
道教富有观立基于道教关于大自然神圣性的信仰之上。在道教看来,大自然原本就是神圣的——大自然是“道”的具??。《道门经法相承次序》载潘师正回答唐高宗说:“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孟安排《道教义枢》亦称:“一切含识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也。”道教认为,宇宙间天地人物、飞禽走兽、草木昆虫等等一切存在物都是由道气所化的,只是由于它们各自禀赋的道气清浊不同,才各成形性,构成了多样性的世界。大自然生命个体的差异和物种的多样性,正是大自然神圣性的生动体现。
道教将人类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时代称之为“至德之世”。《庄子·马蹄》篇中描述了“至德之世”的景象:“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类;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在庄子的笔下,“至德之世”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人类的技术手段尚不发达,世界完全处在天然的状态,人工的痕迹极少,“山无蹊隧,泽无舟梁”;第二,万物尽情蕃育,物种极其丰富,“万物群生,连属其类;禽兽成群,草木遂长”;第三,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联系非常亲密,人还没有将自己与其他生命完全分离,“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第四,人尚完整地保持着朴素天然的性情,“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的这段话是耐人寻味的。因为在道教看来,人类的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后果有时候是严重扭曲人性的。这也是道教追求“返朴归真”生活方式的根源所在。此一观点也为当代中西方的有识之士所认同。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在《历史研究》中就曾断言:“人类强烈地需要而且往往是借助于复兴远古时代的精神信仰来不断肯定自己的精神追求。在当前反对人类污染环境的潮流中,人们也许会重新肯定古代对大自然神圣性的信仰。我们的祖先凭直觉懂得:人类若侵犯大自然,是不可能不受惩罚的;现代人的经验再次证实了这个真理,即自然界不是一个可以供人类无限度利用的公共设施,而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类本身与之息息相关,若是胡作非为,必然会伤害自己。”
道教关于大自然神圣性的信仰就是源自远古时代的精神信仰。道教富有观就是大自然神圣性观念的拓展与丰富。在道教看来,处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和自然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些独具特色的生命形态与自然物种是天地之间的“财富”。《庄子 ·天地》篇中说道:“有万不同之谓富。”也就是说,自然物种的多样性是衡量大自然富有程度的标杆。这种观点与现代生态学的认识不谋而合。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看,生物圈中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自然物种的多样性,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维护生命形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已经成为现代生态学一个重要的价值理念。
为了保持和促进大自然的富足,在道教的戒律中包含了各种爱惜物命的训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