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思考
关于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优化高职教师教学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高职教师教学激励现状中看到的问题,提出了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师工学结合激励机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034-02
一 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几年高考人数的持续减少,招生计划数的增加,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面临的竞争和挑战越来越激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质量。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局面中保持持续发展,就要顺应形势,不断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纲要》中提到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正承载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重大任务。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水平的质量。因此,研究高职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激发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值得教师思考的。
二 高职教师教学激励的现状及问题
1.重物质激励,轻情感激励
一讲到物质激励,学校就会提到待遇。物质激励相比情感激励更具体、更直观、更实惠。但是情感激励也是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一点高职院校往往做得不好。教师作为学识修养较高的一个群体,其事业心和成就感均比较强烈,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和受尊重的渴望也比其他社会群体要高。在当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情况下,除了渴望得到校方的激励和肯定,还想得到来自第三方,也就是工厂或企业领导的赏识和肯定。
2.信息不对称,参与不及时
一些高职院校在制订教师激励政策时,不积极发动教师参与。许多教师对学院的政策和制度,特别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方面的“红头文件”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只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专业方向。有的高职教师对参与决策的期望程度很高,他们期望自己的方案和建议被采纳。然而,学校很少宣传与教师利益息息相关的一些政策,管理层不注重与教师沟通,没有发挥教职工代表会等民主管理机构的作用。激励措施犹如在黑匣子里操作,其作用和意义就可想而知。离开了教师的民主参与,激励政策的制订就过于局限,其执行的效率必定大打折扣。
3.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实践教学难开展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亟待完善,实践教学设备短缺,设施跟不上。要模拟仿真的工作环境,学校在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中就要投入很多资金。这对经济底子薄弱的高职院校来说,就有些困难。由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受制于这些条件的限制,教师们很难开展实践教学。
4.考核体系没有突出高职特色
如今各高职院校大多采取的是奖惩性教师评价方法。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势必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很难指望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与考核主要是通过学生评价、同行互评、专家评价等方式进行。高职院校的职业导向性实践教学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不是单单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还要结合学生实验实训成绩及其在工厂或企业顶岗实习的实际表现来综合评价。但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体现,是一个相对长期和滞后的过程,所以,很难借此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 工学结合背景下时高职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的建议
1.以教师为本的情感激励
相比前几年,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围绕“以教师为本”这个理念。具体做法是:(1)要强化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分配中的优先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科建设、产学研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作用。(2)要努力创造“政策引人、感情留人、事业稳人”的氛围。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要把关心人、团结人、理解人和帮助人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始终。(3)改革管理机制。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待遇,对产学研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实行重奖。在学校管理中贯穿赞美、关爱、信任、尊重、沟通等情感激励手段。尊重教师的人格,给予教师公正的评价,满足教师情感多方面的需求,进而营造出“以教师为本”的人性化的环境与氛围。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