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国家中管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 国家中管局“十一五”老年病重点专科 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 重庆市风湿免疫重点专科 重庆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卫生部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中 医 学 第7版 主编 李家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领导本课程主讲教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学院) 中医教研室 ;第一讲 中医学绪论 重庆医科大学 李荣亨; 西医——来自西方的医学,谓之西医学。西医学发展迅速,它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武装自己、发展自己,是一门高度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医学。它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先进性,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因此又称之为现代医学。; 中医——中国人民的医学,谓之中医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蒙古族——蒙医;藏族——藏医;回族——回医。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中医包括汉医、苗医、蒙医、藏医、回医等多民族医学。不过我们这个现有教材的中医内涵实指汉医学——日本谓之“汉方医”。 传统医学——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是本民族土生土长的医学。世界各国都有各自民族的医学——传统医学。; 中医也应属于传统医学的范畴,但是中医不同于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它以极强的生命力,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原因在于独特的疗效和独特的封闭式的理论体系。但是它仅仅是一门高度发展起来的经验医学,必须在继承基础上,利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自己,迅速走向现代化。; 中西医结合—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egration有“同化与整合作用之意”,而不是combine意义上的结合。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本意是把两种医学融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理论、新的医学范式(包括医学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 自毛泽东提出西学中以来(我国把中西医结合列为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之一),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能在世界上堪称一流的几手全部都是中西医结合所取得的。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指医者(或研究者)把中医???西医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治疗+研究(中西医结合)的一门科学。;基础理论结合 气虚=功能降低。 心气虚=心功能降低; 肺气虚=肺功能降低。 诊断方法结合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 治疗技术结合 中药+西药 =治本+治标(扶正+驱邪); 当前,党和国家政策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驾齐驱,提倡中西结合,支持中西结合,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中西医结合。 三种医学都有各自的最高学术团体,分别是中华中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下属有50多个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几乎都创办了自己的杂志。; 目前全国有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十余个,天津已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有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授权点20余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0余个;有10余所高等医药院校创办了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硕士(大学本科、专科)培养了一大批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 ; 第一节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医学的起源 1.1 内科: 有的野草:仙鹤草——止泻;马芷汉——止痢。 1.2 外科: 有的野草:刘寄奴——消肿(外伤)。 有的动物:蟾蜍皮——外敷可使包块消退。 1.3 针灸:用石头刺激人体某些部位,可以止痛。 树→竹→铁、铜→银针 中医中药是在长期同疾病斗争中逐渐形成的。 也就是说:中医学来源于实践。 ;2.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2.1 《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份,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共18卷,162篇,20余万字,系统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预防治疗等问题。 2.2 《难经》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在《内经》基础上有所发展,该书以问答形式详细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腧穴、针法等内容。由此奠定了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3.药物学的发展 3.1 西汉初期,药物学专著《药论》问世,但至今失传。 3.2 《 五十二病方》长沙马王堆出土,载药247种。 3.3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大约成书于东汉)全书共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动物67,矿物46)。 书中论述了药物的性能与用法 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辛、甘、苦、酸、咸) 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3.4 唐代《新修本草》载药850种,是第世界上第一部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