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纳瓦依格则勒诗中修辞现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纳瓦依格则勒诗中修辞现象

论纳瓦依格则勒诗中修辞现象   【摘要】在纳瓦依亲手培植的“花园”中,开得最为鲜艳的莫过于他的格则勒诗的花朵。在他书写的大量爱情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独特而新颖的诗学魅力。本论文以纳瓦依著《格则勒诗选集》为基础,分析纳瓦依格则勒诗中的修辞特点。   【关键词】纳瓦依;格则勒;思想性;艺术性   伟大的诗人、思想家尼扎木丁·艾里希尔·纳瓦依(1441~1501年)是维吾尔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最富盛名的伟大作家,是一颗灿烂的诗学巨星,他那数量浩瀚而又文思隽永的诗歌作品,犹如春雷,轰动了古老的中亚,风靡于整个15世纪,将“察合台时期文学”推到了极盛的顶峰,并对16、17世纪维吾尔文学、中亚地区民族文学以及现当代维吾尔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遗产,早已超越了民族,跨越了国界,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他的著作涉及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美学、语言学、修辞学、宗教学、天文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是他留给我们永远值得珍藏和学习的珍贵礼物。在纳瓦依亲手培植的“花园”中,开得最为鲜艳的莫过于他的格则勒诗的花朵。在他书写的大量爱情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独特而新颖的诗学魅力。本论文以纳瓦依著《格则勒诗选集》为基础,分析纳瓦依格则勒诗中的修辞特点。我希望通过对纳瓦依的《格则勒诗选集》的分析,使人们对这位文学巨匠及他的光辉思想有更清晰透彻的了解,使他的伟大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多读者的热爱以及更广泛的普及,弘扬民族文化,让各族人民对维吾尔民族及维吾尔民族古典文学有更深刻,更客观的认识。   纳瓦依的诗歌之所以流芳千古,成为维吾尔族诗歌史上不朽的丰碑,在于其作品不仅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而且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这位驾驭文字的大师,用他生花的妙笔,将一首首诗歌写得出神入化、令人叹服。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和风细雨,时而缠绵悱恻,时而椎心泣血。纳瓦依的诗歌拥有如此感人的魅力,跟其善用修辞是分不开的。在纳瓦依的《格则勒诗选集》中,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构建出一个集音乐、图画、情感于一体的多彩艺术世界。诗人的修辞,??熟而多变,形象又富有内涵,为其诗歌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本章节中,我们选取诗选集中最具特色,亦最能体现诗人高超写作技巧的修辞格——比喻,来感受作者诗歌世界的芬芳和多彩。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使表达更生动、鲜明。简而言之,比喻是相似性联想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的比喻,有共性,也有其个性。共性表现为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可大致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个性表现为不同民族的比喻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心理特点。但不管任何民族,比喻都是使作品真正艺术化的一种创作过程,它要求诗人须有博大精深的学问、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纳瓦依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仅收录了其260首诗《格则勒诗选集》中,光比喻就运用了近两千个。使原本晦涩难懂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摇曳生姿。纳瓦依的比喻极富创新性,从不拘泥于别人的窠臼。例如,一个简单的“心”,诗人根据其需要,就可将其比喻“酒盅”、“木头”、“火焰”、“飞鸟”、“蜜枣”、“玻璃瓶”、“郁金香”、“房屋”、“征程”、“废墟”、“财富”、“神话故事”、“流浪汉”、“百灵鸟”、“百户长”、“高楼”、“黎明”、“蜡烛”、“斑点”、“烤肉”、“疯子”、“食粮”、“鸟窝”、“箭”、“贝壳”、“镜子”、“水井”、“石头”、“破衣”、“黄羊”、“火盆”、“宝石盒”、“家产”、“花蕾”等数十种。对于他喜欢的美人,他可以将其比喻为“太阳”、“月亮”、“莱丽”、“天仙”、“酒仙”、“酒娘”、“花仙”、“黑眼睛”、“凶手”、“滑头”、“调皮鬼”、“骑手”等,下面我们从一定会说“这是枯树上的枯叶一片”。   这些比喻,妙趣横生,形神俱备,既遵守了语境性原则,又遵循了适度性原则,读后令人拍案叫绝,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写作水平和想象力。限于篇幅,我们就不一一例举所有的比喻。但我们知道,要使比喻新颖得体,关键在于全面、细致地观察本体事物的外在形态、内在本质及其他显著特征,并以丰富的想象力去发现和选择与本体有相似点的、最具艺术感染力的喻体。因此,喻体选择的妥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比喻的修辞效果和艺术性,是比喻中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各种历史的、社会的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的原因,不同民族的比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喻体上,人们肯定会选择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而且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认识也都有各自的特点。那么,换句话来说,对一个作家使用喻体的种类和特征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我们通过对纳瓦依《格则勒诗选集》中出现的喻体类别和频率加以分析后发现:1、社会文化类喻体出现频率要高于自然类喻体,这是纳瓦依及所处时代作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