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砂捍止-国立中兴大学水土保持学系
土壤溫度觀測結果 基地環境概述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林內 林外 5 5 14 14 5℃ 2℃ 前人研究 * 基地環境概述 研究成果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保安林變遷 2602及2635號保安林因部分面積被海水淹沒無法恢復 營林而解除,造成林分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其中又以 編號2635號保安林的情況較為明顯。 為減緩颱風的破壞力,在2618號保安林區前緣,建議 規劃設置防潮林,其林帶幅最小需有30至40 m寬,前 端為低木灌叢帶,中間為易萌芽之矮林帶,後方則為 高木林帶等所構成。 前人研究 * 基地環境概述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地景變遷 由地景判釋分析得知 地景面積增加的有草生地、沙灘沙洲地及建築用地。 地景面積減少的則是農業用地及林帶。 地景面積趨於不變的有墓地及軍事用地。 前人研究 * 照度及日輻射量 林帶內之照度約為林帶外1/215,日輻射量亦只有1/20,屬於令人感覺最舒適之狀態,故防風林區為一處極佳之天然遮蔽場所。 基地環境概述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前人研究 * 相對溼度 林帶內平均相對溼度高出林帶外約12%,其舒適度指數為26.71,屬於舒適的等級;至於林外舒適度指數則為27.70,為悶熱的等級,據此證實防風林帶確實適合做為天然遊憩場所。 基地環境概述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前人研究 * 氣壓 林帶內平均氣壓略高於林帶外2mb,而林帶內外之氣壓其日較差約為4mb,且每日都有兩個高低循環變化,皆屬於雙峰型,其中又以林帶內氣壓之變化最為典型。 基地環境概述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前人研究 * 土壤水份 林帶內土壤含水量較林帶外高約0.4%,而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隨時間變化幅度極微,且林帶內外土壤含水量大都集中在深度40cm處,並維持在4%以上,但此數值約為一般土壤含水量的1/3,由此可見濱海砂質地之含水量十分匱乏,故而防風林營造相當艱難。 基地環境概述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前人研究 * 土壤溫度 砂質地表層之地溫變化較大,白天土溫高於底層,晚間底層土溫則高於表層;其餘不同深度之地溫變化並不大,在10至50cm深的範圍內,林帶內地溫差約2℃,而林帶外地溫差達5℃。 基地環境概述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前人研究 * * * 風 工 程 研 究 室 風 工 程 研 究 室 花蓮濱海地區保安林生態環境調查規劃之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98 年 11 月 9 日 授課老師:林俐玲 教授 指導老師:黃隆明 教授 報告學生:盧力瑋 * 簡 報 大 綱 前言 前人研究 基地環境概述 研究方法 結果與討論 研究成果 * 前言 前言 前人研究 基地環境概述 花蓮濱海地區保安林之設置主要為阻滯強烈東北季風、飛砂、飄鹽、潮浪之危害,以保護花蓮濱海內陸一帶地區居民之安全暨增進濱海之自然生態景觀為目的。 計畫源起 近年來在颱風侵襲下,局部林木受到毀損,如何確保改善並提昇保安林之功能,亟需積極從事生態環境調查與規劃,做為爾後整體營造之參考依據。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 保安林之功能 係藉由森林多樣化的效益,發揮水 源涵養、防止土砂崩壞、防風、定砂、 美化環境與衛生保健等各種功能,以達 到國土保安目的之重要森林。 前人研究 基地環境概述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前言 * 計畫內容 調查蒐集花蓮濱海地區保安林立地及 生態環境特性,了解影響植物生育因 素。 研究探討花蓮海岸保安林之林帶寬度 及海岸空間利用價值,並建立詳實資 料。 研究評估花蓮海岸保安林之林帶連貫 必要性,防止避免產生林帶缺口。 前言 前人研究 基地環境概述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 花蓮縣保安林現況 花蓮縣依地區與環境特性,將編入之保安林依其目的分為水源涵養、土砂捍止、飛砂防止、防風、風景及漁業等 6 類保安林 。 前言 前人研究 基地環境概述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 前人研究 前言 前人研究 基地環境概述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結果與討論 木麻黃林內一旦有孔隙產生,則逐年擴大,致使耐陰性樹種由於林內孔隙光度太高,而無法存活生長,最後朝次生演替方向成為陽性之「芒草-血桐-構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