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思考.docVIP

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思考

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思考   [摘要] 近年来,湘潭市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城市,经过努力探索,已取得一定成效。从2011年开始,随着“纵深推进”第二阶段的进一步深入,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将迎来重大机遇和挑战,因此需平衡好各方矛盾以寻求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092—02   一、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初步成效   2007年12月14日,中央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实践进程来看,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已经顺利完成第一阶段任务,进入纵深推进阶段,   (一)经济发展快中见好   在“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带动下,湘潭市经济总量近年来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从2007年5231亿元升至2008年的65476亿元,增长130多亿元,2011年达到112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年均增速在13%以上。   经济发展不仅要有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湘潭市2007—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53:470:378调整为935:57:3365,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61%,对税收贡献率达到70%。以湘潭电机集团风力发电部门为例,湘电风能建起了国家级直驱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生产基地,生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等产品,2011年产值达到70亿元。   (二)“两型”产业快速发展   1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9年3月18日,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标志着湘潭正式拥有以高新技术命名的国家级园区,它是7大国家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也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此为契机,湘潭市已经建立1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列入国家、省级的科技项目超过100项。湘潭市现已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863新材料??果转化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2011年,湘潭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55%,比2005年提高了114个百分点。湘电集团、兴业太阳能等一批优势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迅速做大做强,成为湖南先进制造业的突出代表。   2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008—2010年,湘潭市投入工业技改资金达460多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2955亿元,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如湘钢通过推进十大节能技改,每年可节约能量约30万吨标准煤,高炉煤气回收率达到99%,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5%,污染排放合格率达96%;韶峰全部淘汰了原湿法工艺;湖铁通过改进低碳铬铁生产工艺每炉电耗降低2000千瓦。   (三)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1调整优化行政区划   为拓展城区空间,湘潭市调整了行政区划,将板塘乡、双马镇划归到地处河东新城的高新区;将岳塘区昭山乡和易家湾镇交由昭山示范区托管;将响水乡、姜畲镇、响塘乡划归到河西地区的雨湖区。如今,湘潭市城区行政区划面积增至658平方公里,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和承载能力,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市发展用地的紧张局面。   2开展土地先征后转试点   2009—2010年,湘潭市国土资源局分别在九华示范区和万楼新城区开展了土地预征机制试点工作,在全市建立起集体土地征收与农用地转用相对分离新机制,实行先行征收、政府储备、适时转用,改变了原来“项目等地”的状况。   3完成重度污染土地变性   湘潭市完成了竹埠港812平方公里重度污染土地变性。将湘江沿线竹埠港化工区,严重污染地区的耕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并调整土地用途,采取“退二进三”措施,对812平方公里重度污染土地进行变性处理,这部分土地将逐步转成建设用地或生态用地,使湘潭未来用地空间大大拓展。   4用好传统融资渠道   在“两型社会”建设启动之初,湘潭市就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世界银行的资金,建设湘江生态经济风光带;发行企业债券融资9亿元建设东二环;通过市“两型”投、城建投、九华投等政府投融资平台为湘潭火车站改扩建、芙蓉大道、万楼新城建设等重点项目融资50多亿元。   5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湘潭市调整了市、区两级财税体制,激发了城区以及各示范区发展活力。2006年4月,湘潭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九华示范区设立财政金库,并明确规定园区内的收入全部作为园区开发建设、偿还债务、招商引资和维持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