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企业并购财务管理概述;引导案例:“宝延风波”打响收购第一枪;;学习目标;2.1 企业并购概念;2.1 企业并购概念;2.1 企业并购概念;2.1 企业并购概念;【案例讨论】;横向并购优点与缺点;纵向并购的好处与风险;并购或将成为白酒业2014年的一大主题;陈光标称愿意斥资约10亿美元收购纽约时报 ;2.2 企业并购动因与效应;企业并购的动因;企业并购的动因1;企业并购的动因2;【阿里巴巴拟出资认购天弘基金51%股权】;企业并购的动因3;企业并购的动因4;企业并购的动因5;企业并购的动因6;案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及其反思;案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及其反思;案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及其反思;案例:Facebook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企业并购正效应的理论解释;经营协同效应;【案例:戴姆勒一奔驰公司】;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延伸阅读:财务协同效应】;【案例讨论】;【延伸阅读】并购相对于内部发展的优势;【案例:青岛啤酒2001年扫荡全国收购啤酒厂】;2.3 企业并购的历史演进;(一)“横向并购”浪潮( 1893~1904 )
A、背景:工业革命迅猛发展,规模经济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企业聚成集团,集中资源、做大企业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点。
B、数据:并购案件约2864起,涉及金额63亿美元。 40%的美国公司加入并购活动,3000个公司消失,几十个控制各个行业的企业巨头诞生:美国烟草公司控制全国80%的产量;国际收割机公司和普曼客车公司分别控制美国85%的机车市场和客车市场;美国炼糖公司拥有全国全部的市场份额;其他控制主导行业的的巨头:J.P.摩根铁路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等。
C、特征:横向并购导致以商品为中心的行业垄断成为历史上首次并购浪潮的典型特征;追求规模经济和垄断利润是动因;并购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行业,形成许多规模庞大的企业。; (二)“纵向并购”浪潮( 1915~1930)
A、背景: 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间、行业间的相互联系、依存和制约日益突出,为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以及可持续发展,行业巨头寻求跨行业的联合和并购。
B、数据:有至少2750家公用事业单位、1060家银行和10520家零售商进行并购,且主要集中在产品的上下游工序,美国大约200家公司控制了国民经济的50%左右,形成所谓“寡头垄断”。
C、特征: 行业上,不再拘于煤、电、油、化工等以简单工业品为中心的行业,而是扩展到运输、通讯、商业、金融等包括系列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行业。
跨行业的纵向并购促成寡头垄断是第二次并购浪潮的特征;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融合渗透;对企业成为并购的主角。; (三)“多元并购”浪潮(20世纪60年代)
A、背景:30年代大萧条后,以反托拉斯法为代表的一系列管制措施对一个企业集团在一个行业中的垄断地位予以封顶。但是,技术进步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强烈地推动着美国企业界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在这一时期,管理技艺认为管理专家不仅可以统治汽车集团、驾驭金融界,也可以管理政府、打赢战争。这种信念支配了一大批非产业资本家出身的管理者发动一系列的企业并购战争。
B、数据: 200家公司控制了60%的国民经济。
C、特征:混合并购成为并购主导模式, 非产业资本家出身的管理者进行跨行业并购时,甚至可以不考虑行业之间的商业关联度。“大鱼吃大鱼”,旨在发挥资本规模经济的多元并购是第三次并购浪潮的特点。; (四)“融资并购”浪潮(20世纪80年代)
A、背景:华尔街“金融买家”针对多元化企业集团弱点,分析其现金流量,估算其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差额,组织银团负债融资,收购其流通股票以获得控制权,然后雇佣管理专家,重组结构,给管理者以股权并监督经营,在获得利润、公司增值后,将公司售出。
B、数据:1981年-1989年,共完成了2.2万起并购,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公司都经历了融资并购的洗礼或冲击,百年老店、跨国集团常常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袭击。
C、特征:“小鱼吃大鱼”的“杠杆收购”出现;并购范围广泛,融资并购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在股权或管理权上的控制权,而是通过股权控制、加强管理、重新整合使公司增值后再出售公司获利,即买卖企业获利。“敌意收购”、“收购与反收购”、“垃圾债券”、“杠杆融资”、“白衣骑士”、“熊式拥抱”是这一时期的流行语。; (五)“战略并购”浪潮(20世纪90年代末)
A、背景:经济全球化与网络经济的兴起改变了原有的经济格局,旨在巩固全球竞争地位的战略并购方兴未艾,并成为新一轮并购浪潮的显著特点。通过企业间策略联盟通过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化学 2012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hemistry 2012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第六章 教会法.ppt
-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详版.pptx
- 无铬厚膜底漆、厚膜预涂板和制备方法.pdf VIP
- 教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考试试题三套及答案.docx
- CMA考试 P2试题500道含解析.pdf VIP
- 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2025年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docx VIP
- 2024年05月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