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梯级电站规划环境评价中生态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量化
牛天祥, 万帆, 李家勇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西安市丈八东路18号,710065)
摘要
本文构建了流域梯级电站规划环境评价的生态指标体系,以“3S”技术为支持手段结合调查、统计建立了生态指标的获取和量化方法。该方法可以为评价水电工程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定量的分析依据。
关键词:梯级电站规划;环境评价;生态指标体系;“3S”技术
1 引言
水利水电等大型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而这些工程的建设规模大,牵涉到陆地、河流、居民、等多个方面,影响范围大,其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具有强烈的潜在影响[1]。尤其是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改变更为深远和显著。因此,对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对区域生态的影响及其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区域、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2]。
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评工作以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区域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分析水电开发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不同开发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从环境角度推荐河段最优开发方案;充分考虑规划方案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对规划河段推荐开发方案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提出预防、减量化和修复补救措施,使水电开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在规划环评工作中,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中要求水电规划环评应包括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生态完整性与敏感生态环境问题等生态环境指标的评价。
目前,全国陆续开展了多个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但在规划环评工作中均未针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价建立比较统一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能更好地进行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便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并推荐最优开发方案,本文试图在借鉴国内有关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研究及我院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个梯级电站规划环境评价的生态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量化方法的讨论。
2梯级电站规划环评生态指标体系的建立
生态指标体系(Ecological Indicator System,EIS)是监(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和数据支持下,来构目标层 系统层 A 子系统层 B 指标层 I A1 景观生态格局 B11 景观和植被类型 I01 自然系统生产力 B12 评价区生物量I02 评价区自然生产力 I03 评价区生产量I04 自然系统稳定性 B13 景观缀块优势度I05 景观多样性指数I06 景观格局稳定性I07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I08 陆生生态 A2 陆生植物 B21 植物区系I09 植物种类I10 珍稀植物种类和分布I11 陆生动物 B22 动物种类I12 珍稀动物种类和分布I13 水生生态 A3 水生生物区系 B31 区系组成I14 浮游生物 B32 浮游植物I15 浮游动物I16 底栖生物 B33 底栖生物I17 水生植物 B34 高等水生植物I18 鱼类 B35 鱼类生境I19 鱼类种类I20 鱼类“三场”分布I21 渔业状况I22 珍稀及特有鱼类I23 对鱼类的累积影响I24 自然保护区 A4 国家、省级保护区 B41 保护区类型I25 保护对象I26 功能分区与工程距离I27 受影响面积I28 水土流失 A5 水土流失类型B51 土壤侵蚀类型及面积 I29 水土流失程度B52 土壤侵蚀模数I30 本文提出的关于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可为规划环评提供参考。在开展具体的某一个流域的规划环评时,应根据流域的实际情况及水电规划的特点,对上述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3“3S”技术与生态指标的获取和量化
“3S”技术是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三位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简称。 GIS、GPS、RS三者之问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只有把三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和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目前遥感信息已成为生态环境研究的主要信息源,为大范围、动态、周期性的区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提供了数据、技术支持和成果精度保证[7-8]。在梯级水电规划生态环境评价和生态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采用3S技术和地面监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化学 2012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hemistry 2012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第六章 教会法.ppt
-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详版.pptx
- 无铬厚膜底漆、厚膜预涂板和制备方法.pdf VIP
- 教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考试试题三套及答案.docx
- CMA考试 P2试题500道含解析.pdf VIP
- 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2025年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docx VIP
- 2024年05月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