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文献综述.doc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正文: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开始向城 市转移,然而由于伴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教育体制的存在,导致很多外出务工人员不得已将 孩子留在了农村,形成了父母和孩子分离的情况,这部分孩子就是通常所说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身心都在发生巨大改变, 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和引导, 无法享受父母的关爱和抚慰,极易产生认 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 1、 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 Fang Fan (2009)把留守儿童定义为独自留在家中以及受到父母以外的人照顾超过 12 个月的 儿童。 陈晓琴(2009) 认为“留守儿童”主要指因父母双方有一方或者双方外出打工而被滞留在农 村或由父母之外的亲戚抚养的儿童。按其监护类型,可将“留守儿童”分为“单亲外出”和“双 亲外出”两大部分,其中又可细分为“与母亲单独留守”“与母亲及祖父母一起留守”“与父亲 、 、 单独留守”“与父亲及祖父母一起留守”“与祖父母一起留守”“与其他人一起留守”等六种类 、 、 、 型。 肖正德(2006)认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 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 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故又称之为留守子女、留守 孩、留守儿、留守学生等。” 范先佐(2005)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简称进 城务工或外出打工) ,而将子女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所谓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是指凡非城镇户口 而在居住地派出所办理了暂住证,同时在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办理了就业证的外来打工、经商人员 的子女。 通过分析发现,这四种定义的共同地方在于定义都包括了“父母外出”和“孩子留守老家” 两个核心因素,但是有两种概念没有包括“年龄范围”,这恰恰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范围因素,这个 因素的缺失会影响概念的准确性。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关于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经过比较和归 类,有关我国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李盛林,万燕霞(2009)通过对临川区四所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部分留守儿童 存 在着:学习动机低,学习成绩差;情绪问题突出,逆反心理较强;同伴关系不良,人际关系敏 感等方面的问题。文章最后指出现阶段“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国家、社会、学校、家 庭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爱和教育的合力,一定能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让所有的留守儿 童都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陈晓琴(2009)指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性格缺陷、心理障碍、人生观的形 成及价值观的偏移等。缺乏亲情、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安全感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龚开国(2008)研究结论也显示: 农村留守儿童状态焦虑水平普遍比非留守儿童高,但特 质焦虑水平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是否父母双方外出 打工、年级、性别等因素。 胡愈琪(2008)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家庭监管缺位、学校教育缺失、社 区和政府部门关注不够而出现了柔弱无助、寂寞空虚、自卑闭琐、盲目反抗、逆反以及对父母产 生怨恨与情感隔膜的心理问题。 袁汝平,赵廷英(2008)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学 习习惯较差,自制力弱,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从情绪方面说,内向孤僻、敏感多疑,有的则出 现焦虑心理,抑郁症状,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并且指出“留守 儿童”出现这些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思想觉悟还比较低,认识不够所造成的。 刘正奎等(2007)对重庆、贵州两地乡镇的中小学生(包括留守及非留守儿童) 进行焦虑 水平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状态焦虑水平上要明显地高于非留守儿童, 而两 者在特质焦虑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个体焦虑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首先, 父母离开时, 儿童的年龄越小, 留守儿童的焦虑水平越高。其次, 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频次对 其焦虑水平也有重要的影响。 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特征 3、 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特征 高亚兵(2008)采用儿童14 种人格因素问卷(中国修订本,CPQ)对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特征 进行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