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光温室冬季浅地沟栽培双孢蘑菇技术
日光温室冬季浅地沟栽培双孢蘑菇技术
双孢蘑菇俗称丁子菇。依靠自然温度进行室内床架栽培,采收期集中在10--12月和翌年4--5月,春秋鲜菇上市过于集中,货多价低,效益不佳。为了利用该地区集中连片、保温性能良好的近8000公顷日光温室和充足的原料栽培双孢蘑菇,笔者进行了冬季浅地沟栽培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成功,总结如下:
一、培养料配方
配方:羊粪50%,玉米芯15%,麦草30%,复合肥(含氮12%)1%,过磷酸钙1%,CaO2%,CaSO41%,(C/N=34/1)。
配方:牛粪40%,玉米芯25.7%,玉米秆30%,复合肥(含氮12%)0.3%,过磷酸钙1%,CaO2%,CaSO41%,(C/N=33/1)。
二、原料的堆制与发酵
1.建堆:建堆前先将羊粪、牛粪晒干并粉碎成粉末状;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粉碎成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颗粒;玉米秆铡成5--10cm的小段,并碾压使其碎裂;麦草铡成30--40cm的草段。东西走向建堆,料堆底宽120cm,高100cm,上宽80--100cm,长度依场地而定。粪草分层铺放,第一层铺麦草(玉米芯、秆)厚30cm,草上面撒粪一层,厚度15cm,粪上洒水浇透。就这样一层草一层粪洒一次水,重复铺料、洒水直至堆高达到100cm。让粪草经过24小时的水分吸收后翻堆。粪与草经翻堆拌匀后,从料面上用直径10cm的木棒打孔,孔间距20cm,深达堆底。堆建好后用草帘等物覆盖料堆保持湿度。
2.翻堆发酵:建堆3天,料温可达60,再维持3天后,第一次翻堆。这次翻堆把复合肥全部拌入料中,并让所有的原料有同等的机会处于料堆的中央区域。方法是:每次翻堆都坚持使堆上堆下、堆内堆外的原料互换位置,翻堆的同时均匀洒水,把含水量调节至70%。翻堆结束后把料堆重新建好。当料内温度再次升到60--70℃后,维持3天,进行第二次翻堆,并加入过磷酸钙和CaSO4,并根据料内水分多少适当补水,使含水量维持在60%--65%。当料温再达60--70℃后,维持2天,进行第三次翻堆,同时加入CaO,并向料内喷洒800倍的氯氰菊酯杀虫,以后24小时翻堆1次。经过5--6次35天左右的翻堆发酵,原料均匀的变成咖啡色或深褐色,内有少量雪片样放线菌;无霉味、无氨味、无粪臭味;原料不粘手、不扎手;含水量60%,即用手用力捏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悬而不掉为止。
三、栽培季节
要求10月初建堆发酵原料,11月上旬播种,11月底覆土,12月中旬至翌年3月采收,经济效益比春秋生产可提高1倍。
四、栽培方式
全埋式浅地沟畦栽是甘肃省河西走廊首选的栽培方式,因为在这个季节本地气温很低,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在15--20℃,若用地上畦栽或床架栽培,剧烈的温度变化常常引发幼菇死亡。而用浅地沟畦栽,由于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小,易于保温,边行优势明显,操作简单管理容易。具体作法:南北向做畦,畦宽100cm,深20cm,长依温室而定,在畦中央留一纵埂,每隔150cm留一横埂,埂宽10cm,两畦之间留工作道兼浸水沟,做沟前在1平方米的土壤表面均匀撒施1kg腐熟的牛粪或羊粪、50g复合肥(含氮12%)、20kg农家肥,翻入土壤后浇透水,畦沟做好后,向畦内浇水,随水灌入高效氯氢菊酯(1ml原液/平方米)和辛硫磷(3ml原液/平方米)消灭害虫,播种前用0.5%的多菌灵喷洒畦面杀菌。
五、播种
1.播种量:播种量为干料重量的5%,加大播种量可以抑制杂菌生长,预防污染,加速菌丝生长,提高产量。
2.播种方法:播种前先在畦底喷洒0.5%多菌灵杀菌、800倍液的辛硫磷杀虫。在1平方米畦面上用湿料65kg,分三层撒播,第一层培养料厚度8cm,把料摊子,摊均匀后,上面撒菌种一层;接着再铺第二层原料,撒第二层菌种;照此撒三层原料三层菌种。第一、二层的菌种用量应分别为菌种总量的30%,剩余的40%撒在最上面,菌种上再撒少许培养料,让菌种微露。上盖地膜,地膜上间隔4--6cm打一片小孔,在膜上覆2cm湿土。
六、菌丝生长阶段的管理
这个阶段的管理目标是:培养健壮菌丝、避免杂菌污染、预防虫害发生。由于采取了全埋式浅地沟栽培,很好的满足了菌丝生长对黑暗、水分、通风、酸碱度等条件的要求,所以,保持培养料内20--25℃的温度是此阶段的管理要点。方法是:白天拉起草帘升温,夜间放下草帘保温,并根据温度的变化决定拉起草帘的多少,若发现虫、螨危害,用磷化铝熏蒸,用量为15立方米投放1片,用时注意安全。
七、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
1.覆土:覆土是双孢蘑菇栽培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当2/3的培养料长满菌丝时(播种后25--30天)第一次覆土,覆土厚度3cm,先将田园土与炉渣按1:1的比例掺匀,再拌入甲醛和氯氢菊酯(1立方米覆土中用甲醛原液100ml,氯氢菊酯原液20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格(中英文对照).doc
- 新余巿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doc
- 新余巿领导干部廉政法规知识测试试题.doc
- 新余巿城区宗地地价修正体系的编制.doc
- 新兴行业:投资过早梦难圆.doc
- 新办专业投资及实验教学情况表格.doc
- 新加坡首富郭令明论发家之道.doc
- 新型天然调味品——肉精.doc
- 新年如何摆脱厌食症.doc
- 新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