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umenta独一无二与Daniel Buren“古怪”.docVIP

Monumenta独一无二与Daniel Buren“古怪”.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onumenta独一无二与Daniel Buren“古怪”

Monumenta独一无二与Daniel Buren“古怪”   巴黎大王宫(Grand Palais)这座一百多年前巴黎世博会的主会场,在见证那段法国辉煌历史的同时,为当今的艺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展示场地,每年一次的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FIAC),巴黎艺术展(Art—Paris)以及Mounumenta展等等。   一年一度的《Monumenta》在2012年5月10日开幕。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展览形式,《Mounumenta》组委会每年都会在世界范围内挑选邀请一位当代艺术家在大王宫内13500平米,45米高的中殿大堂实现一件全新的作品。在如此庞大的空间里实现一件作品,这会让多少艺术家望而生畏。然而,从2007年的德国艺术家Anselm Kiefer,2008年的美国艺术家Richard Serra,到2010年的法国的Cristian Boltanski 以及2011年英籍印裔的Anish Kapoor,大王宫已经成功举行了四届《Monumenta》。特别是Anish Kapoor 2011年的作品《Leviathan》,在六个半的星期内接待了27万人的参观,创造了展览的辉煌成绩。   2012年,法国本土著名艺术家Daniel Buren来到大王宫,带来了他的彩色作品《Excentriques—古怪》,把观众带入到一个五彩斑斓的缤纷世界。上百个彩色圆形顶盖充满了整个T型中殿大堂。而这些半透明的红色、蓝色、绿色、黄色顶盖与黑白色的立柱彼此交错,却大小不一,貌似一片彩色的森林。这样的色彩造型无不让人联想到极简主义和抽象主义造型。然而,Daniel却是把这种色彩,声音,灯光,影效结合起来,完成自己的这个作品特色。这件作品在白天的自然光线和夜晚的灯光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而当游客身处这件作品中时,艺术家安置的37种语言的音效装置把参观者又引入到另外一种作品体验,正如这件作品的类型“travail in situ—现场作品”那样,一切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只有在作品现场才能实现。   Daniel Buren1938年出生在巴黎近郊的Boulogne—Billancourt市,他从60年代中期开始用白色或是彩色的竖条纹进行视觉艺术创作,常常用一些工业化相互交错的垂直布条,艺术家通过对这种载体有感应的严格缩减,带来一种关于绘画的或是关于表现方式的更宽泛的反思,也是关于艺术家参与其中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反思。他的作品有条不紊的提问关于接纳它和被构思的场所—有关这个??代艺术术语“现场作品”(travail in situ)的特性,同时开展容纳作品的方法结构和内容与形式比例的绘画性根本研究。   多年来,尽管Daniel的作品常常被批评家们尖酸刻薄的数落,但是1986年他依然在巴黎著名的皇宫花园Palais Royal实现了备受争议的作品《两个平台》,同年,并代表法国出征威尼斯双年展,捧回了金狮奖。去过巴黎卢浮宫对面皇家宫殿花园的朋友一般对Daniel的这件作品并不陌生,那就是坐落在这个花园庭院里的黑白条立柱,它们高低不同的有序的占据了整个院落,正是因为这样的展出方式,让许多的游客流连穿梭在这件作品之中,从不同的视角去观看解读这件作品。   解读Daniel的作品,我们可以通过三个特征领略:颜色,现场和光线。   颜色:Daniel的作品中无处不在。纯色块,这样的色彩经常出现在观念艺术和极简艺术中,Daniel努力摆脱色彩的抄袭应用和装饰性鉴赏,说明他完全恪守自己的论调—“从一定的方法上而言,艺术从来没有中断过对装饰的关心”。在使用一些工业化的预制条纹布以后,他开始自己在布或是纸上印制多种色彩的条纹,甚至印到一些像玻璃、木头、金属或石块等材料,去营造自然或是电子的光线。   现场:现场艺术的概念从1965年就融入他的艺术创作中,这意味着他的作品诞生在它所处的位置上,而不是在工作室实现到展厅展示。他通常同时带来一些图像经验和快速的对比,例如“绘画环境似乎一直比绘画本身更重要更丰富”或是内容的决定性特征没有经过争论被遗忘或是被忽略还是被接受,正所谓“作品自己会说话”。有一种观念抵触着Daniel的这种反抗,“地点作用于作品,这是一种强大的方法,即使是美术馆也要服从于作品的这种约束和牵连”,也经常深深地触动着他展出的作品。   通过“现场艺术”这个概念,他试图颠覆这种关系,最终作品自身转换成了现场。正因为这样,作品应该简单扼要的回答:观念、制作、展览三者应该被场地制约,有效地在其现场位置上实现。这个方法意味着工作室的消失和习惯尺寸的弃用,一直到展览结束“现场”都几乎是不可避免和替代的因素。   光线:所有这些作品材料的色彩(透明的,半透明的或是反光的)和光线是不能被存放和描述的,同时,形状和影子以及恰到好处的色彩无时无刻不在转换着作品和它的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