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雍乾”三朝对于士人驯化
“康雍乾”三朝对于士人驯化
1. 令人齿冷的文士学者
戊戌变法之时,支持新法,第一个主张穿西服,用洋服代替长袍马褂的陕西进士李岳瑞在他的笔记《悔逸斋笔乘》中讲了一个故事:
曩读武英殿本《廿四史》,惟《史》、《汉》、《国志》校勘无愧精审,《晋书》以次,则讹字不可枚举。窃怪当日特颁内帑,设立书局,将已刊成定本,传示万世,而校勘诸臣,何以疏忽如此?其后乃知别有原因,并非无意为之。盖校勘虽属馆臣,而督工监印,皆内务府司员为之,此辈与内监奄竖关系至为亲密,照例一卷刊成,先以样本进呈御览。几余展阅,偶见一二误字,必以丹毫记出,并降旨申斥馆臣。然虽降旨申斥,而上心则颇沾沾自喜。盖当时馆阁诸臣,皆海内名流,一时博雅之彦,然犹学识有所不及,必待御笔为之改正,是则圣学渊深,诚非臣工所仰企。故每经校出书中讹字,则是日宸衷悦豫。近侍虽有小过,亦不至于被谴。此曹乃授意内府诸员,故意多刊讹字,以待御笔举正。然上虽喜校书,不过偶尔披阅,初非逐字雠校,且久而益厌。每样本进呈,并不开视,辄以朱笔大书校过无误,照本发印。司事者虽明知其讹误,亦不敢擅行改刊矣。君主专制时代,左右贽御之侧媚乃至如此,是真不可思议者已!
这个故事活画出乾隆盛世时代高级文士学者的灵魂。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二十四史”这部书是清乾隆皇帝定下来的,命令“四库”馆臣校订,并由武英殿(朝廷书局设于此)刊刻,就成了著名的“殿版”《二十四史》。后来清末的同文书局又有石印影本。四十多年前我还买过同文影印的《汉书》《后汉书》。的确像李岳瑞所说前“四史”还是“校勘无愧精审”,后面的则是错讹连篇。难道是四库馆臣的疏忽吗?不是。这是四库馆臣、内务府司员、太监共同表演的取悦皇帝的一个举措。故意留下些易被看出的错误,留待喜欢校书的乾隆看到标出,再对“馆臣”的“不学”加以“降旨申斥”,从而龙心大悦,觉得自己的学问也是“天下第一”(胡乔木写了旧体诗词请毛主席改,弄得老人家睡不好觉,遭江青怒斥。取悦之道相近)。如果皇帝没有校订,或校订了,没有校订出来,那么这个错误便永远留存了下来,因为经过“御览”,谁也不能更动了。不仅《二十四史》,《四库全书》也有这个问题。四库馆臣大都是“海内名流,一时博雅之彦”,学问都是当时一流的,但其行事却奉行着比孟子所斥责的“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更低一等的奴才之道。难道这不是文士学者耻辱?谁把一代文人学者弄成了这个样子!孔孟会承认这样的后继者?
儒家是个有政治理想,有确定理念,有使命感的学派,因此儒家创始者和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都非常注重儒者个人品质。曾子就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孟子把弘扬儒学视为“天降大任”,把真正儒者视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虽然后世的皇权专制时时挫抑着士大夫的独立品格,但历代正直的儒者还是非常注重独立人格保持的,明万历间首辅王锡爵曾对其下属司员顾宪成说:“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而顾宪成站在民间立场反驳他说:“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东林始末》)
到了清代士人的心态变了,骨鲠之士越来越稀缺,争着做奴才的却大有人在。本来清朝传统是满洲和旗人向皇帝称奴才,汉人称臣。乾隆间有的汉人上奏章也称奴才,显着与皇帝亲近。乾隆为此降旨说,臣仆和奴才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称奴才,我对你近一些,照顾一些;也不会因为称臣我就对你疏远一些。乾隆说这些话时,其内心大约充满了主子对一味取媚于上的奴才的鄙视。
文人士大夫是逐渐演变的,它首先归功于康雍乾三朝皇帝,是这三位对汉族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不断驯化的结果,而且驯化留下的轨迹,尚依稀可见。
2. 给足面子与不忘时时敲打
――似乎有些温和的康熙
自刘大年的《论康熙》发表以来对于康熙越来越得到全面肯定。金庸《鹿鼎记》似乎在表彰游民韦小宝,实际上是歌颂康熙。金庸先生是从正面意义肯定这对英雄与英主的,其实从负面来看暴君与暴民也是一体两面。
不过重读清史还是觉得康熙比雍正、乾隆可爱一些。康熙有首诗《静坐读书自喻》其序云:
朕在畅春园,万几之暇,季冬寒甚,连日风雪,静坐读书。自限文韵,偶成二十韵自喻朕原本无学,不过经书成语,堆积成句。卿等皆老学素望,朕所深知。其中韵脚不当,平仄不和,典故不稳,联句不雅者,即速改正,或成一篇,亦未可知。
在康雍乾三帝之中如此虚怀谦冲的,大约只有康熙能做到。有人说康熙继位时不到八岁,他自称“原本无学”是事实。可是康熙写这首诗时已经四十九岁了,那时已经是一把年纪了,经历了无数政治风云的康熙仍能作出小学生的姿态还是不容易的。
康熙对汉族文人士大夫的态度,第一是给足面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