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盛明杂剧》中单折剧研究
《盛明杂剧》中单折剧研究
【摘要】《盛明杂剧》中收录的单折剧从内容来看,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强烈反抗情绪及讽刺骂世,揭露现实官场、科场黑暗的剧作;另一类是态度较为平和的抒情剧,主要表现人生理想、避世逃名,将情绪诗化的剧作。《盛明杂剧》中收录这么多的单折杂剧,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各种原因和一定用意的。
【关键词】 《盛明杂剧》;沈泰;单折剧《盛明杂剧》是明末沈泰选编的一部明杂剧集,分初集、二集,约先后出版于崇祯二年(1629年)和崇祯十四年(1641年),每集收剧作三十种,均为本朝盛行的杂剧。从《盛明杂剧》序文中可知,沈泰,字林宗,钱塘人,号西湖福次居主人,与明末杂剧家袁于令、徐翙以及程羽文、张元徵互为友朋,仅此而已。具体生卒年已无法确定,只能大致推断他活动于明末,其交往也未见诸文学家年谱。《盛明杂剧》收录的明代杂剧,多为明嘉靖后的作品。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明杂剧现存266种,则《盛明杂剧》收录数量不可谓不多,正如曾永义先生所说:《盛明杂剧》“为明代杂剧作品最丰富而重要之总集。”[1]53庄一拂《汇考》还显示,明代一折剧106种,数量几乎占到所有明杂剧的一半,而现存的58种,有23种收录于《盛明杂剧》中,确实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
《盛明杂剧》中收录的23种单折剧分别是:汪道昆的《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徐渭《四声猿》之一的《渔阳弄》;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和《文姬入塞》;沈自徵的《霸亭秋》、《鞭歌姬》、《簪花髻》;叶宪祖的《北邙说法》;王衡的《真傀儡》;许潮的《武陵春》、《兰亭会》、《写风情》、《午日吟》、《南楼月》、《赤壁游》、《龙山宴》、《同甲会》;徐阳辉的《有情痴》;徐翙的《络冰丝》;王应麟的《逍遥游》。从内容来看,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强烈反抗情绪及讽刺骂世,揭露现实官场、科场黑暗的剧作;另一类是态度较为平和的抒情剧,主要表现人生理想、避世逃名,将情绪诗化的剧作。
一
先说第一类,即以讽刺揭露、反抗发泄为主要目的的剧作。这类作品首推徐渭的《渔阳弄》??又名《狂鼓史》)。徐渭把凝结于血液中的惨痛人生经历和狂傲不羁的性格,形成为对现实强烈的不满和对传统的反抗。他将这种精神注入他的杂剧中,长歌当哭,《四声猿》便是他心血的凝结。作为《四声猿》的第一声,《渔阳弄》敷衍《三国演义》中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整部短剧曲词慷慨激越,奔放犀利,毫不掩饰作者的孤高狂傲,刚烈倔强。祁彪佳《远山堂剧品》称其“此千古快谈,吾不知其何以入妙,第觉纸上渊渊有金石声。”[2]141据《后汉书·文苑列传》记载,曹操忿恨祢衡孤高气傲,有意借大会宾客时召他为鼓史,令其击鼓而辱之。祢衡于是击出悲壮之音,又解衣裸体而立,显示了在权势面前不可见辱的凛然气概,但无“骂曹”情节。《三国演义》虽有“骂曹”情节,但稍简略,着重揭示的是曹操的奸险。但《渔阳弄》则以剧情重演的形式让祢衡裸衣击鼓,而以通篇彻骂,历数曹操奸险。这其实是徐渭借祢衡之口,将其一生的不得志及遭遇,连同他身处的这个整治黑暗、权奸当道的社会合盘骂出,酣畅淋漓。
像徐渭这样借单折剧来表达强烈反抗情绪的剧作家,在《盛明杂剧》中并不鲜见。如年代稍晚于徐渭的沈自徵、王衡、叶宪祖等人,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以《渔阳三弄》见称于世的沈自徵(1591-1641),字君庸,人或称之为渔阳先生。明国子监生,屡困场屋。负才任侠,曾游幕东北边塞。清初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君庸亦善填词,所撰《鞭歌伎》、《霸亭秋》诸杂剧,慨当以慷。世有续《录鬼簿》者,当目之为第一流。”《鞭歌妓》、《霸亭秋》就是与《簪花髻》合称的《渔阳三弄》,收录于《盛明杂剧》初集。单从三部剧作的合称《渔阳三弄》来看,就可知其深得青藤先生之遗风,而深层含义还应该是剧作的主旨。
《霸亭秋》全名《杜秀才痛哭霸亭秋》,借屡试不中的杜秀才之口,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作者以杜秀才自喻,对明代尤其是明末不合理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抨击。《鞭歌妓》写落魄书生张建封路遇进京述职的裴宽,裴延请张至舟中,交谈甚欢,遂将合船宝物及歌妓相赠。张亦不推辞,反客为主,鞭打蔑视他的歌妓。作者借张建封手中的鞭子,把满腔孤愤狠狠甩下,将世态炎凉和功名富贵统统打碎。这也是作者对明末社会的理解和感受。《簪花髻》敷衍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学家杨慎的故事,写杨慎因诤谏触怒朝廷,被谪云南,终日以诗酒为伴,醉酒后面敷粉墨,身穿红衣,头戴花髻,徜徉市里。结合作者穷其一生而未被重用的经历,不难理解作者在嬉笑怒骂中所宣泄的悲愤。这三种单折剧深得《渔阳弄》之壸奥,以看似戏谑的方式在黑暗无道的官场、科场以及炎凉世态的脸上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不用华丽的排场、精致的妆容、优美的曲词,恰是这等质直自然、挥洒自如的语言,在短短数千字、仅仅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