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声音宝贝”朱哲琴民族音乐“亲善”之旅
寻找“声音宝贝”朱哲琴民族音乐“亲善”之旅
摘 要: 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PD)驻华代表处任命为中国亲善大使的朱哲琴,带领自己的团队,在云南、贵州、西藏、新疆、内蒙古五个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来采集原始的音乐最本初的声音的宝贝。作者选取贵州、云南和新疆这三个地区记录朱哲琴的足迹及自己对其“亲善”之旅的遐想。
关键词: 朱哲琴 民族音乐 原始音乐
“这是一个不从容的音乐旅程的开始,内心更向往启程的时刻,欢迎进入声音的世界,寻访原声是珍贵的经验,寻访的轨道是修行的必经之地,这两面构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旅行,我把心灵和头脑放空,在有限的时空中,以真实的步履超越着现实……”在这次的旅程开始时,朱哲琴这样写下了自己的心得。
一、朱哲琴简介
朱哲琴,生于广州,祖籍湖南长沙。她是中国新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在北京、成都、上海学习音乐和声乐,是第一位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乐坛的奇才。
1990年以《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亚军。她曾以演唱《阿姐鼓》而享誉世界,《阿姐鼓》专辑热销全球56国累计销量三百万张,音乐录影片在81国首映播放,为中国和世界乐坛缔造音乐里程碑。朱哲琴以其独特的嗓音和与众不同的创作哲思,与中国当代音乐视觉时尚先锋跨领域合作制作出版音乐专辑、影像作品、舞台表演等,被中外爱乐者奉为经典。她曾登台国家大剧院、北京人民大会堂、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卡内基音乐厅、波士顿音乐厅、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等艺术表演殿堂。2009年初,朱哲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PD)驻华代表处任命为中国亲善大使。
她以她所具有的不平凡,在这个世界留下她的足迹,她曾思考着这些问题:珍贵音乐文化的传承正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困境,如何挽救这批文化财富,让世界竖起耳朵聆听来自中国的真正的本土音乐?此时,朱哲琴进展民族音乐田野调查,恰逢她接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PD)驻华代表处任命的“中国亲善大使”,对此次项目的展开将会更加具体。
整个工作的区域分为五大部分:云南、贵州、西藏、新疆、内蒙古。2009年4月,朱哲琴带领自己的团队??启动了世界倾听少数民族音乐寻访之旅亲善行动。
二、贵州山寨处处闻歌声
此次项目的第一站是贵州。苗族第一站是丹寨县杨武乡五一村,这个村庄的年轻男人们都为了生计而奔波外出打工,这个村庄也因此被朱哲琴称为空村。幸运的是,在云贵的田野间,她们找到了当地能歌善舞的姑娘们,唱出了属于这片土地的歌声,将这如此动听的歌声与当时黄昏的乡村田间交织于一处,形成美丽的画面。
台江县的红阳寨是第二个传统苗寨(一个正待开发的旅游区),苗族飞歌就在这“飞”起。飞歌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通常是在山上干农活累的时候唱的,歌声很嘹亮,歌词大都用来赞颂大自然的美和表达男女之间微妙的爱慕之情。在漫山杜鹃花开放的地方,当地人们穿上他们特有的民族服饰,唱起当地的民歌,使人置身仙境中,如痴如醉。朱哲琴被当地苗族女人的嗓音所震撼,当她们声音传出的那一刻,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那样具有穿透力的声音穿过云层传向夕阳的那一边,那会是怎样的让人留恋的时刻呀。
“饭养生,歌养心”是黄冈村鲜为人知的口头禅,最负盛名的是这里的男声大歌,如今的侗族村寨,坐落在大山里却像变成了尘埃,好像随时都会被风吹到不知名的远方。人们穿着紫色服饰,男人戴上用布缠成的帽子,女人在盘起的发髻上插上银簪,每个人都有一个特定的角色,吹起他们的笙管,弹起罕见的牛腿琴,在层层叠置的鼓楼中唱起歌谣。这是具有价值的声音,原汁原味才是朱哲琴寻找的“宝贝”。更让人难忘的,是那些侗族人们的质朴,在录制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人离开,一直站在那和朱哲琴的团队一起欣赏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唯一的遗憾是,很多侗族村寨的年轻男子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男声大歌的传承现如今已变得岌岌可危。
贵州黔东南与广西的交界处的小黄村,陌生与原始,是这里的特色,小小的种族村寨盛载了多声部特色的大歌音乐,这里的孩子从小就会唱侗族大歌,一直唱到女孩出嫁、男孩娶妻。在朱哲琴的眼里,小黄村是音乐小精灵的藏身之处,随便找一个小黄村的小朋友,都会这侗家唱不完的歌谣。焦点集于儿童,你会发现,这些孩子都很有灵气,他们排成一字队,每个声部都很清晰,而这和谐的力量来自于他们的团结,手与手挽起,或是肩膀搭上肩膀,也就造就了心灵的相通。朱哲琴好像没有欣赏够他们的声音,第二天,在小黄村的某个小山坡上,她与她的团队再一次将不同的美妙的声音记录下来。
三、云南大山深处的热情
第一站,楚雄——云南的一片土地,在楚雄的洲歌舞剧院,朱哲琴似乎对歌舞剧院的演员的表演有一些失望,她说,或许一开始的方向就有错误,跟她心目中的“宝贝”,现在在寻找的真实的“宝贝”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庆幸的是,最后出现了一位叫欧牧优诺的民间歌手,她的声音让朱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