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俄罗斯青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眼中《俄罗斯青年》

我眼中《俄罗斯青年》   在俄罗斯,了解中国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读中文专业的学生,他们对历史与当代的中国文化都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到中国来旅游、学习或者工作。而中俄校际的交流与互派留学生,还有孔子学院在当地的汉语推广,每年一度的中俄文化年活动的举办,使得两国年轻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我是在赴俄罗斯远东送中国留学生的过程中结识俄罗斯年轻人的,也是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独特的品质。   娜斯佳希望能在中国工作   初识娜斯佳是在2010年的3月初,那是我第一次去俄罗斯,在远东共青城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她在俄罗斯学生中汉语非常突出,被挑选出来给我做翻译。是她带着我在冰雪覆盖的阿穆尔河畔领略严寒中傲然挺立的白桦;是她在俄罗斯远东的共青团员群雕前给我讲述一个个城市名字的由来;是她在方志博物馆向我讲述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的历史。她告诉我在俄罗斯的语境里,白桦林是理想与爱的天堂,作为一种文化的意象,白桦已经注入了他们的生活,与祖国之爱连在一起。她用比较纯正又好听的中国话朗诵道:“有一株白桦,立在我窗旁,覆盖着积雪,像披着银霜。”她说叶赛宁的成名作就是这首《白桦》,我禁不住地鼓掌。眺望远处莽莽苍苍的远东群山,在这位学汉语的俄罗斯学生面前,我朗诵起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我问娜斯佳是否听过这首词,她说没有,但喜欢。我想当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会带几本中国的书送给这个好学的年轻人。   从结识娜斯佳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我们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在2010年12月上旬,我外出开会,特意从大连走,去学校看望了她,这让她非常惊喜。现在她在大连外国语大学读比较文学专业,很快就要进行论文答辩了,论文题目是《鲁迅与契诃夫作品比较研究》,她是在大连外国语大学该专业第一个即将毕业的外国留学生。她在信中向我表露说希望有机会能留在中国工作,她丈夫也很支持她的这种想法。她是在去年暑期结婚的???新婚的丈夫非常支持她在中国的学习。在她写给我的英文信件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丈夫的赞美,没有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她恐怕就不会回中国继续她的学业了。在俄罗斯男人节(The day of the motherland guardian,直译为“祖国守护者日”,俄罗斯把这一天作为男人节,表明在俄罗斯,男人的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这一天,男人与男孩都将得到礼物与亲人的祝福)的那一天,她给丈夫的礼物是她亲手编织的袜子与手套。她说,在重要的日子里,将亲手制作的礼物送给我所爱的人,会得到加倍的珍惜与感动。   从娜斯佳身上,我感受到俄罗斯青年那种积极向上与朴素的传统美德,还有她对待婚姻的态度。在共青城读书期间,她与我们的留学生结为好朋友,彼此学习对方的语言并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本文第13页照片中的三个中国留学生已经毕业,其中一个在北京工作,一个在哈尔滨工作,一个转到莫斯科大学读研究生,他们在共青城学习期间,俄语都学得很好,曾几次获邀到娜斯佳家里聚会,在俄罗斯,这是主人最友好的表示。   阿丽娜在黑龙江大学   读汉语言博士   阿丽娜在俄罗斯共青城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外事处工作,现在就读于黑龙江大学汉语言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俄罗斯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以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她对黑龙江每一所有俄罗斯留学生的院校都进行了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也帮助她做了一点这方面的工作,包括1998至2010年间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俄罗斯留学生的招生情况,她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2012年的春天,中国的摄影家蓝沙先生在共青城的工艺美术馆举办主题为“以人性的名义”的个人摄影展,蓝沙和我是朋友,我把这一消息通过Email告诉在俄罗斯共青城的阿丽娜,还有孔子学院的中方老师孙向宇博士。孙博士组织了中国留学生以及孔子学院的俄罗斯汉语学生、老师参观了摄影展。孙博士说在俄罗斯远东看到来自祖国的摄影展是一件很自豪的事,也是一次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真实感受,对于俄罗斯的汉语学生来说是一次近距离的中国文化的体验。阿丽娜看过展览后很有感慨,她说一般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很少去农村,蓝沙先生的作品把她带到遥远的贵州大山里,看到原生态的人物与自然景观,了解了那里的人们简单而幸福的渴望。阿丽娜在2009年5月去过山东孔子故里曲阜,是中国政府给获得政府奖学金的学生安排的文化实习,她去过中国的佳木斯、齐齐哈尔、大庆、长春、沈阳、大连、济南、南京、上海,这些城市中她说特别喜欢南京和济南,登泰山给她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他有个挺拔的中国名字叫高峰   2010年3月初,当我从俄罗斯共青城乘火车返回时途经离中国同江口岸最近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