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汤显祖原生态审美思想及对《牡丹亭》创作影响.docVIP

浅谈汤显祖原生态审美思想及对《牡丹亭》创作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汤显祖原生态审美思想及对《牡丹亭》创作影响

浅谈汤显祖原生态审美思想及对《牡丹亭》创作影响   摘要:汤显祖的诗歌,戏文和自然存在密切的联系,他的文艺思想存在生态审美的因子。本文即从生态审美的角度考察汤显祖的原生态审美思想,并分析其对《牡丹亭》创作的表现。《牡丹亭》很好的体现了汤显祖的原生态审美。   关键词:汤显祖;自然;《牡丹亭》;原生态审美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12-02   “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汤显祖借杜丽娘之口说出了他对自然的喜好,对真情的向往。“一生儿”说出了自然生态对汤显祖一生的影响,从家族的潜移默化到诗歌中讴歌自然,对自身文艺思想的选择和建构到后期戏剧作品,汤显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考做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现,留给后人一笔巨大的财富。   一、诗歌、生活与原生态思想   汤显祖生长,生活的地理环境,仕途中游览的自然风光,原生态风土人情等孕育,促成了汤显祖的原生态思想,与之相应的是汤显祖创作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的诗歌,讴歌自然生命的美好,表现了自己的原生态审美情趣。   汤显祖出生和成长的的地方在临川,那的地理山水和人文,深深的滋养着汤显祖。钱仲联曾写道:“临川市,江西一名城也。昔王羲之,谢灵运,颜真卿先后为之守,拟砚之台,清风之阁,五峰之堂,胜迹流传。人杰地灵,天水以还,文化传统,绵延千祀。”①汤显祖家住文昌桥边,临川县两面临水,位于发源于江西东南山区的旴江和发源于中部山区崇仁河的交汇处。旴江和崇仁河汇流入抚河,又向北汇入赣江直到鄱阳湖。鄱阳湖连通着长江,顺流而下可直到南京,往北顺京杭大运河又可直抵北京。“水”深深的影响了汤显祖的生活和创作。无论北上南京北京,还是南下徐闻等地,都主要以船行,在途中遍浏览山水,涵养自然情怀,写下大量自然山水,风土人情的诗歌。《寻梦》中,“这一湾流水呵!”;《拾画》中“便是这湾流水呵”,杜丽娘和柳梦梅都以水来诉说心中之情,“水”已然成为情感意象的表达。十四岁的汤显祖写过一首诗《射鸟者呈游明府》:平原落日尽,白门征马寒。芳柯并渝??,宁云桑叶干?好鸟难蔽亏,啾啾绕林端。绣鞴谁家儿,绿弓蓝薄间。第言飞肉美,谁念报恩环?睥睨瞥空响,应声苏合丸。彼鸟散魂魄,此人含笑颜。凌云起光色,委身空翠盘。   在诗中,汤显祖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和生命个深切关怀和同情,谴责了人们为了自身私欲滥砍桑树,射杀飞鸟,破坏鸟类生存环境和虐杀自然生命的行为。而从诗题中,我们能得知,这是一首敬送游大人指正,旨在引起其对猎鸟问题的重视。汤显祖不仅是用文字表达对自然的关切,更是用实践行动来干预对破坏生态,无视其他生命的举动。   汤显祖喜爱自然风光,少年时代时遍游临川及周边风景,写下许多表现自然美的诗篇。其中做过临川守的谢灵运对汤显祖颇有影响,他的第一本诗集《红泉逸草》(收录了作者十二岁至二十五岁的诗作)中的“红泉”取自谢灵运《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铜陵映碧涧,石澄泻红泉。”汤显祖既仰慕前辈诗人,更是在诗歌中模山范水,传递出独特的自然审美情怀。如《浒湾春泛至北津》:芳皋骀荡晓春时,暮雨晴舔五色芝。玉马层峦高似掌,金鸡一水秀如每。轻花蝶影飘前路,嫩柳苔阴绿半池。好去长林嬉落照,莫言尘路可栖迟。   从中我们可感知诗人爱好自然的情趣正隐与景中,诗歌结尾句“莫言尘路可栖迟”是为主旨。   汤显祖被贬徐闻时曾说:“去岭海。如在金陵。清虚可以杀人,瘴疠可以活人,此中杀之机会,与界局何与耶!”(《寄帅惟审膳部》).在南边贬徐闻的百日里程中,汤显祖游览山山水水,不同地域的风景人情极大的开阔了汤的视野,尤其南国的山川风光更激起了他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南国之行对汤显祖的原生态思想和创作影响深远。让“名山纷我思,山水澹人心”(衙冈望罗浮夜至朱明观)),在此期间汤显祖写下了心灵与山水相交感的百多首诗篇。途中汤显祖还上过海南岛,写下不少吟咏海南的诗篇,描绘了充满浓浓生命活力的南国风土人情,其中汤更多的是感受到当地的环境风光和热情的生活民风的水乳交融。如《岭南踏踏词》:   女郎祠下踏歌时,女伴晨妆教莫迟。鹤子草粘为面靥,石榴花操作胭脂。笑倩梳妆阿姊家,暮云笼月海生霞。珠钗正押相思子,匣粉裁拈指甲花。   诗歌描写了一群为赶踏歌盛会忙打扮的青春少女,可以想见她们在踏歌盛会中用歌声和美貌寻取中意的郎君。这种民间的风俗,充满了青春的自在和生命的鲜活。在当时人们所谓的荒蛮之地,下层人民和自然亲密接触,活出了以礼教自居的上层阶级不一样的精彩生活。这种原生态生活不可能不对汤显祖产生震动和思考。这不由得另人想到《牡丹亭》中被拘于庭院深深的杜丽娘,在礼教的压抑下,生命在违反自然人性中的环境中消逝。人类社会和自然应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汤显祖在十六时写的一首诗作出了一番诗意的描绘。《西城晚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