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涪陵土碉楼“湖广填川”带来客家城堡
涪陵土碉楼“湖广填川”带来客家城堡
说到碉楼,我们恐怕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它应该有着高耸入云的挺拔身姿,最起码也要有个“楼”的形态。而地处乌江边的涪陵却存在着这样一些碉楼:与我们熟悉的一样,它们也有着厚实的夯土墙,典型的防御功能,十几米高的外墙,但这些碉楼却有着千余平方米的面积,四角向外突出,正中还设有天井。去过福建土楼的朋友一定有这样的疑问,这不是一座袖珍的客家土楼吗?
从“张献忠剿四川”到“湖广填川”
严格意义上讲,我们所说的碉楼与客家土楼属于同一类建筑,建筑学上将这类具有防御功能的闭合式民居叫做“围屋”。而四角设碉楼的围屋,因为其四角外突的造型,被人俗称为“四角楼”。
我们惊奇地发现,涪陵的这些碉楼与客家地区的“四角楼”,除了尺寸稍小外,两者简直像是孪生兄弟般相似。两个相隔千里的地方,却存在着同样的民居建筑,这在交通闭塞、“十里不同俗”的古代是无法想象的。两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首先要从明清复杂的社会历史说起。
明末清初,四川遭受了一场大浩劫:1639年明末农民领袖张献忠起事入川,1644年第二次入蜀后建立大西政权,地主武装、清军、南明军一起攻向起义军,次年十一月,张献忠在西充阵亡,这次起义致使川人死亡过半;1647至1650年,明军内部争权夺利,战火不断;1650至1659年,张献忠余部孙可望、刘文秀进入四川,在川北与清军激战;1660至1664年,清军镇压义军,搜捕明军残余分子;1673至1680年清军平西王吴三桂叛乱,攻入四川,其叛军与清军的“三藩之乱”历时七年。这些战争持续达三十多年,地主杀起义农民,农民杀反动地主,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杀得鸡犬不留”。在轮番的拉锯厮杀中,瘟疫随战乱接踵而至,“大头瘟”、“马眼睛”、“马蹄瘟”等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境内人口锐减,耕地荒芜。
天灾人祸使曾经的天府之国变成了荒无人烟、虎豹出没的蛮荒之地。整个四川的人口从明代万历六年(1578 年)的131 万人左右,陡降为50 万左右,出现了“有可耕之地, 而无可耕之民”的境况。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偌大的重庆府城,只有居民数百家人,重庆所辖的州县内,有的只剩下十几家人。
为了恢复巴蜀的社会经济,清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鼓励移民入蜀的政策,颁布诏书,从南方各省移民入川。我们重庆人大多数都熟知这段历史。自己并非是重庆土著,而是从遥远的“湖广”迁来的。而其实,填川的移民不仅仅是历史上的湖广地区(含今湖南、湖北两省),还包括广东、江西、福建、云南、贵州、陕西诸省,只是填川队伍中“湖广”移民较多,故此次移民浪潮史称“湖广填四川”。
客家移民带来的“袖珍”土楼
在移民队伍中,广东、福建、江西等省的客家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说起客家人,可算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中最为独特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是历史上中原望族的后裔,因为历史上历次战争动乱,放弃了中原的家园,逐渐迁移到东南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
客家人是相对于“土著人”而言的,因为常年的迁徙,客家人为便于自保,保留了聚族而居的习俗。我们在闽粤赣三省的客家人聚居区,能够看到包括土楼、围屋在内的各色大型夯土建筑,这些建筑对内聚族而居,对外则高墙壁垒,一座土楼便是一座军事堡垒。
“填川”而来的客家移民同时将土楼、围屋等民居样式带到了新的领地。然而由于巴蜀地区山峦连绵,连片的耕地极为稀少,农田大多分散在山间平坝里,聚族而居无法满足众多人口的土地需求。因此,客家人逐渐放弃了建设大型土楼聚族而居的习俗,改为每户就近挨靠自家耕地修建住宅。不过,便于防御、坚固安全的土楼建筑样式则被继承了下来,只是尺寸被缩小。于是,我们便看到了涪陵客家移民建造的外形与“四角楼”酷似的袖珍土楼。
涪陵客家土碉楼中的几位“明星”
在涪陵寻找客家土碉楼,着实费了一番劲儿。首先,很多人并不知道客家土碉楼这么一种说法,觉得我们是在询问外星球的物种,一脸茫然地望着我们。其次,由于修建时间过长,很多土楼的墙面已经被重新装饰或者粉刷,原汁原味的痕迹已经不再明显,很不容易被发现。
幸运的是,去涪陵寻找之前,我们做足了准备工作,于是,在资料、地图的指引下,在与当地人手舞足蹈的比划中,终于还是让我们找到了传说中隐藏在涪陵乡野间的几栋堪称“明星”的客家土碉楼。
位于大顺乡明家社区的双石坝土楼是涪陵客家土碉楼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栋。它建于民国初年,为当地仕绅瞿久仇所建。碉楼平面近方形,边长25米,夯土墙高10米、厚1米,楼高三层,总面积1400平方米。土楼四角建有碉房,围墙内设回廊,三层楼之间用木楼梯相连接,在遭受攻击时可以及时增援。土楼底层封闭,上两层开有小窗采光,各层设射击孔,全楼共有射击孔23个。土楼内有水池、水井等设施,是一座功能齐备、设计合理的防御建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翻译“形似和“神似”.doc
- 浅谈群众文化辅导中视唱能力培养.doc
- 浅谈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doc
- 浅谈职业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doc
- 浅谈群文工作者心理素质.doc
- 浅谈老舍民族意识形成及其对创作影响.doc
- 浅谈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中重要地位.doc
- 浅谈职校轮滑课中学生心理障碍应对措施.doc
-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措施.doc
- 浅谈脚手架搭设中存在问题及搭设技巧.doc
- 2025年家居家纺商业计划书线上线下融合下的市场拓展策略.docx
- 2025年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优化创新优化报告.docx
- 教育精准扶贫对农村地区教育投入结构优化的影响评估报告.docx
- 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政策对美容护肤品牌的影响与2025年市场策略分析报告.docx
- 纺织服装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政策环境与法规解读报告.docx
-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村旅游开发2025年报告.docx
- 2025年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组织管理建议书.docx
- 农村电商服务站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行为分析与产品创新报告.docx
- 医疗美容服务行业规范化背景下,2025年市场监管法规解读与应用.docx
- 航空运输业2025年疫情冲击应对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