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拉兹洛丝《新巨人》中张力美.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玛拉兹洛丝《新巨人》中张力美

爱玛拉兹洛丝《新巨人》中张力美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女性”(项目编号:2011-ZX-284)的阶段性成果。   一、 引 言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t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每一位到美国参观自由女神像的游人都会读到基座上这震撼人心的诗句,这著名诗句所彰显的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已然成为美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创作这首诗的是美国犹太裔女诗人爱玛·拉兹洛丝(Emma Lazarus 1849—1887)——“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的犹太裔女作家,当时美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1]。   爱玛·拉兹洛丝出生于纽约一位富裕的糖商家庭。家庭环境优裕,天资聪慧,从小习读神学、音乐、美国诗歌、欧洲文学等,同时深谙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17岁时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部诗集《14-16岁诗歌及译作集》。其文学作品形式多样,有长篇小说《阿莱德:歌德生命中的一段插曲》,戏剧《斯帕尼奥莱托》,短篇小说《第11小时》,诗歌《犹太人之歌》,论说文《美国文学》和译作《海因斯塔·海涅诗歌集》等。自第一部作品问世到38岁去世,她用自己的才华在短短的十几年间牢固地确立了在当时美国文坛上的地位。   二、《新的巨人》中的张力美   “张力”是英美新批评派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新批评派的艾伦·退特(Allen Tate)在他的《论诗歌的张力》(Tension in Poetry)一文中指出说:“诗的意义,全在于诗的张力;诗的张力就是我们在诗中所能找到的一切外延力和内涵力的完整的有机体。”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也说:“如果没有内在的张力,诗就流于内在的铺陈,一泻无余,当然没有所谓生长与完成。”[2]   诗歌张力生成条件之一就是诗歌内部要有相互对立的冲突因素。这一冲突因素既相互对立又互相补充、相互依存,在诗歌内部微妙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新的巨人》这首诗中,相互对立的冲突因素使诗歌充满了张力美。   (一)意象对比构成张力   《新的巨人》中最为引???注目的是诗歌开篇点出的两个对比意象: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和“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前者指公元前300年左右建立在希腊罗德斯岛上的大力神赫利额斯的巨型雕塑像,后者则指巍然耸立在新世界“落霞之门”的“新的巨人”——自由女神像。这两个巨人Colossuses的形象:一古老(ancient),一现代(new world); 一个是残暴而无耻的(brazen一语双关,既有“青铜”又有“无耻”的意义)征服者,在所征服的土地上耀武扬威,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无数生灵在他的铁蹄下呻吟;一个是“流放者之母”,目光温和地俯瞰周围,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为“那向往自由呼吸,又被无情抛弃,拥挤于彼岸悲惨哀吟 ,在骤雨暴风中翻覆的惊魂”照亮通向自由与幸福的大门;一个是虚景一个是实景,“希腊伟岸铜塑雕像”为已逝之景之境,属虚景,在海浪洗刷、夕阳浸染的门口,屹立起的“新的巨人”,是实景,虚景与实景相辅相成形成强烈对比,虚实相生,突出中心。第二组对比意象是“金门”(the golden door)与“旧世界”(ancient lands)。金色,是太阳的颜色,它代表着温暖与幸福,拥有照耀人间、光芒四射的魅力。The golden door是通向希腊神话传说中“金世纪”(the golden age)的大门。根据神话,人们在金世纪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只是因为人性的堕落,人们才被逐出“伊甸园”,到尘世遭受痛苦。为了返璞归真,自由女神手举灯塔引导移民们从“旧世界”(Old lands,泛指所有存在迫害与压迫等的旧国家)走向“新世界”。这里一新一旧两者相对,彼此生发,更加突出了自由女神像博爱的完整形象,赋予了她坚毅博大的灵魂和精神。诚如村上春树所言:“意象只是个外壳,本身无足轻重,背后才是重要的。”   (二)犹太性与美国性的张力   诗人曾经这样描述她崇拜的德国犹太裔伟大诗人海涅的:“他是一个犹太人,但却有着希腊人的头脑和眼睛……海涅作为犹太人,内心充满了对人类的同情、热情和想象……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