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鹏保护山林是我一辈子事业.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云鹏保护山林是我一辈子事业

王云鹏保护山林是我一辈子事业   从什付村昌化江源头边到道银村工作点只有6.5公里的路程,却几乎无平路可走,只有一条小路盘桓在连绵不尽的悬崖壁上。山路上,一个身影走得飞快。他个子不高,皮肤很黑,戴着一双高度近视眼镜,穿着朴素……这就是王云鹏,现任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社区宣教科科长。   “这样的山路常常走,一个月都有好几趟。”在鹦哥岭工作的五年多来,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尽管是土生土长的海南黎族人,但在2007年以前,王云鹏没想过人生会有机会与鹦哥岭这个名字挂上钩。   海南人对鹦哥岭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海南最著名的两条河,一条是南渡河,一条是昌化江,其源头都在鹦哥岭。鹦哥岭,被视为海南的“水塔”。海南人喝的水,主要是鹦哥岭热带雨林涵养的。   王云鹏2007年迈入鹦哥岭时,却被眼前的陌生吓了一跳:在大山里的黎族村庄,村民居住的是茅草屋,四处透风,屋顶漏雨,里外见人,白蚁、蜘蛛、蚊子、臭虫满地都是。不通电,不通路,手机更是没有信号,几乎与世隔绝。现代社会的一切,似乎与鹦哥岭没有任何关系。   王云鹏和他的同事们没有忘记:“建立保护站的目的,除了进行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改变当地百姓粗放、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保护好鹦哥岭珍稀的热带雨林资源。”五年来,他们把环保的理念带进大山,努力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寻求出一条环保致富途径,让村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   割舍不掉的山林情结   从城市回归山林,是王云鹏做出的第一个选择。2005年,王云鹏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毕业,先是在海口一家农业公司做技术工作。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足够开销了,但他内心并不快乐:“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大山有不一样的感情。开荒,种植……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喧嚣的城市让他感觉苦闷压抑,儿时的山林生活不时在心头缭绕。已心存去意的王云鹏偶然听朋友谈起鹦哥岭,兴起了试一试的念头。在和周亚东站长打过几次电话后,他决定亲自去看看。   尽管心里有准备,但王云鹏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条件的简陋:“我差点没找到地方!一般单位不都是有办公楼的吗??这里没有。甚至连牌子都没有挂。”   当时鹦哥岭保护管理站就设在道银村一栋租来的民房里,距离县城30多公里,周围没有像样的商店、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民房既是办公室也是宿舍,十分拥挤,采光也差。面对低矮破旧的平房和木板床,还有每月1000元左右的工资,王云鹏感到了极大的落差。   让王云鹏留下的是信心——上至领导下至团队每一个人,都充满了信心。王云鹏自己也觉得:“这里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到这里工作会更有意义。”   最初的一个多月,大家都一起去野外调研,去村里做宣传,没有定岗。   王云鹏最终选择做社区工作。“我是本地人,加上懂黎族的语言,了解当地风俗,村民们容易接受。”社区宣教科的工作,就是去跟村民打交道,宣传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自然保护简普知识,唤醒村民们内心深处的自然保护意识。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是海南陆地面积最大的保护区,地跨5个市县,周边有6个乡镇,103个自然村都是黎苗村寨,共有18000多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这一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缺乏生产资金和科学种养技术,当地人毁林开垦,无序采集,难以避免。保护区的设立“切断”了他们的生活来源,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形成了的矛盾关系——社区工作不好做!   热带雨林不会自毁,保护这片热带雨林,最终就是管人。王云鹏意识到社区工作是保护自然生态的根本。“我们的任务重啊!保护森林的同时,还要想办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站长周亚东叮嘱王云鹏。   化解无声的抵触   “我们不习惯这样!”道银村里,村民一脸固执的反对房屋改造。   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高峰村委会的道银村是王云鹏开展社区工作的第一个站点。为了做好社区工作,他选择长期住在村里,与村民一起生活。这样的反对,王云鹏数不清遇到第几次了。由于环境闭塞,长期靠渔猎和刀耕火种为生的村民们不轻易接受新事物。“环保旱厕”、“松软猪圈”、“林下经济”都是他们软磨硬泡反复商量的结果。   “刚到村里我发现这里没有厕所,环境很差。”团队商量的结果是,根据当地的特点,在村里建一座堆肥环保旱厕,能实现尿粪分离。村民们一开始觉得这些大学生胡闹:搞什么旱厕,不就是拉泡屎撒泡尿的事嘛?后面的树丛里就解决了。   王云鹏不嫌脏不嫌臭,粪尿收集满后,手把手地教会村民如何清理。软床猪圈也是一样,猪圈里的猪粪如何收集处理,猪圈如何清洗,他得做示范。村民们一看这种旱厕既卫生,又能很容易地实现堆肥,很快就接受了。   这种改变当地人生活习惯的项目还好,最让他感到头痛的就是如何改变村民们靠山吃山的生产方式。村里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要吃肉,就上山打猎,下河抓鱼;要吃菜就进山挖野菜,摘野果;要用钱,就卖山货,或者直接毁林开荒种橡胶。鹦哥岭保护区一成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