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人们称他为“20世纪贝多芬”.docVIP

肖斯塔科维奇人们称他为“20世纪贝多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肖斯塔科维奇人们称他为“20世纪贝多芬”

肖斯塔科维奇人们称他为“20世纪贝多芬”   1942年,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担任消防队队员的“全目峨装”照,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这张照片成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一个重要象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早熟的天才   肖斯塔科维奇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成为苏联乐坛的领军人物,他的《列宁格勒交响曲》享誉全球。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出生在彼得堡。父亲是一名工程师,酷爱音乐,母亲是钢琴家。他5岁时随父母去看歌剧,回家便能准确地哼唱出剧中的一些曲调。   小肖斯塔科维奇经常随父母参加一些文艺沙龙,并多次在沙龙里演奏钢琴。人们还记得,一个腼腆的小男孩走到钢琴前,踮起脚,坐到琴凳上。他身材瘦小,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态。当他的手指一碰琴键,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便让人潸然泪下……   肖斯塔科维奇11岁开始作曲,处女作是钢琴曲《悼念革命牺牲者葬礼进行曲》,表达了他对1917年“二月革命”的感受;他13岁进入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学习,经历了“十月革命”初期的艰苦岁月。他患过肺病,体格孱弱,因为没有力气挤有轨电车,每天只能步行上学。   他16岁那年,父亲患了肺炎,不久便撒手人寰了。父亲走后,母亲为了维持:gA的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在一家餐馆做了一名收银员,每天工作13个小时。一天夜里,她在下班路上遭遇劫匪,头部受了重伤。母亲失业后,家境更加艰难,不得不靠典当度日。姐姐去了芭蕾学校教钢琴,肖斯塔科维奇则每晚去电影院弹钢琴为默片配乐。   母亲深信儿子在音乐方面的才能,竭尽全力支持他的学业。肖斯塔科维奇19岁从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他的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一鸣惊人,显示出他超凡的才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立即将他收入麾下。   从此,肖斯塔科维奇以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和优秀的作曲家的身份活跃于乐坛。上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文艺界各种创作流派争奇斗艳。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画家马列维奇、戏剧家梅耶荷德、电影艺术家爱森斯坦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肖斯塔科维奇深受时代潮流影响,孜孜不倦地从事着艺术??索。他的创作个性鲜明,不因循守旧,不受学院派传统的束缚,顽强开拓着自己的道路。   《第五交响曲》诞生前后   肖斯塔科维奇1934年创作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自夫人》,表现手法新颖大胆,上演后风靡一时。可是在1936年1月,苏共《真理报》却发表了一篇题为《喧噪代替了音乐》的乐论,对《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进行了批判和全面否定:“这种音乐令人难以捉摸…·唱歌被喊叫所代替”,“它是故意做得‘颠倒凌乱’”,“当下苏联音乐中的这种倾向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小资产阶级的‘革新’,结果是脱离真正的艺术,脱离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文学”。   原来,斯大林看了这出歌剧后十分恼火,认为其音乐语言与苏维埃政权格格不入,指令立即召开音乐界紧急会议,批判肖斯塔科维奇的“形式主义”。   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央委员日丹诺夫把作曲家们召集到一起。为了说明什么是不同于有“错误”的作品的“悦耳音乐”,他还示范性地在钢琴弹奏了一段乐曲。   没过几天,削斩塔科维奇创作于1935年的舞剧《清澈的溪水》又受到《真理报》的批判。十天内连遭《真理报》两番轰炸,肖斯塔科维奇的处境可想而知。年轻作曲家的心灵受尽折磨。他沮丧绝望,时刻等着被捕。他还主动地把自己新创作的、正在排练的《第四交响曲》撤下,以免加重自己的“罪过”。他甚至想到了自杀,但为了亲人们,他咬牙挺了下来。   1937年,肖斯塔科维奇在极度痛苦中完成了纪念“十月革命”二十周年的《第五交响曲》,他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维埃作曲家对正确批评的答复”。果然,《第五交响曲》受到评论界的一片赞扬,他们说它“旋律剑拔弩张,节奏繁衍多变,情绪热烈,创造大胆,富有哲理性”。这部作品使肖斯塔科维奇绝处逢生,命运有了转折。也使他坐稳了苏联乐坛的第一把交椅。   一座音乐的丰碑   从1937年起,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任教,授课之余仍勤奋创作。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背信弃义,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向苏联发动进攻。1941年8月8日,列宁格勒陷入了德军的重围,列宁格勒保卫战持续了将近900天。肖斯塔科维奇原来是想上前线的,但未获批准,于是他就积极地投入了民防工作。他被编在消防队,每天身穿消防制服、头戴消防帽在楼顶值班,只要警报一响,便准备奋战火海……在战斗的间隙,肖斯塔科维奇还创作了反映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大型作品《列宁格勒交响曲》。对敌人的仇恨和对人民的热爱,使他的创作灵感一发而不可收,仅仅五个月便完成了这一巨作。他称“它是伟大斗争的产儿”。   有趣的是《列宁格勒交响曲》的首演日1942年8月9日,正是希特勒曾扬言要攻下这座城市,并在市中心举行阅兵式的日子——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