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下肢不等长临床分析及对策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下肢不等长临床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的处理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8月, 对64例患者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HA), 男35例, 女29例;年龄43~78岁平均62.4岁。股骨颈骨折28例, 股骨头坏死19例,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7例, 髋臼发育不良3例, 创伤性关节炎3例,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3.4分(45~63)。术前临床检查及X线片测定双下肢不等长范围, 模板测量结合临床测量来估计术中的截骨量、假体的置入位置和型号, 术中用多种方法, 反复测试来确定双下肢等长。结果 术后刀口均Ⅰ期愈合。本组64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8~34个月, 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80~92分, 平均88.5分,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下肢不等长;临床分析;对策
下肢不等长是全髋关节置换(THA, total hip arthroplasty)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肢体不等长不仅会减低患者的满意度, 还可影响正常步态和手术效果, 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因此, 髋关节置换术保持双下肢等长非常重要, 也是骨科医生面临挑战解决的问题之一。作者采用5种方法综合应用来解决术中双下肢不等长的问题, 现将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二科收治的64例单侧THA病例的临床治疗及随访结果, 进行探讨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5例, 女29例, 年龄43~78岁, 平均62.4岁。左侧41例, 右侧23例。患病类型:股骨颈骨折28例, 股骨头坏死19例,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7例, 髋臼发育不良3例, 创伤性关节炎3例,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术前Harris[2]评分平均53.4分(45~63)。病例收录的均是初次单侧THA病例, 有术前术后影像资料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在全麻或椎管麻醉下进行, 健侧卧位, 主刀由同一医师完成。使用关节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56例, 其中Depuy人工关节24例, Zimmer人工关节15例, 北京蒙太因人工关节17例;混合型8例, 均为Depuy人工关节。
1. 2 术前评估 术前???行双下肢长度对比和X线测量比较作为术中下肢长度的平衡重要依据。测量双下肢长度, 以双下肢长度差小于10 mm定为双下肢等长[3]。术前在髋关节X片上标出股骨头旋转中心, 用模板测试来选择合适的臼杯及股骨假体型号, 股骨颈截骨位置, 比较模板与X线片两者股骨头旋转中心的差值, 如果两者吻合, 就选择标准颈长的假体;若两者不一致, 则选择加或减颈长的假体。如果患髋股骨头旋转中心无法确认, 就用健侧股骨头旋转中心对比来确定。总之, 先确定股骨头旋转中心, 再用模板和临床测量来设计股骨距截骨、假体的型号和置入位置。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需CT扫描, 了解股骨干、股骨头和髋臼的变异情况。
1. 3 手术方法 本组64例均由同一医师主术完成。在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 取健侧卧位, 采用后外侧入路, 纵行切开臀大肌纤维束, 切开外旋短肌及关节囊。显露股骨头及髋臼, 在髋臼上缘打入1枚克氏针作标记, 充分伸直髋关节和膝关节, 然后在股骨大转子处用电刀作一横形标记, 测量两标记间距。根据术前设计行股骨颈截骨, 保留股骨距1.5 cm左右。磋磨髋臼和扩大股骨髓腔, 安装试模假体复位, 再次测量两标志之间距, 记录其差值, 下肢短缩时加长试模假体调整, 下肢延长时可重新扩髓和修正截骨平面, 观察股骨头中心与大转子尖是否平行, 并将下肢长度调至术前预计值的范围内。调整后用腿与腿比较法检查双髌骨是否平齐, 再行稳定实验、Shuck实验或Drop-kick实验等进一步判断验证, 通过判断选择加减颈长的假体, 达到双下肢基本等长。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 术中作者采用5种方法综合应用来调整双下肢长度。①利用术前X线测量和长度测量预计截骨量、假体型号和位置。②骨盆定点测量法测量股骨头脱位前和试模复位后的差值, 调整假体的长度。③目测假体中心是否平齐大转子尖。④采用腿与腿比较法使患者处于标准侧卧位, 触摸双髌骨下缘是否平齐。⑤稳定实验、Shuck实验或Drop-kick实验等。
稳定试验:安装试模复位后, 对关节进行屈伸、内旋、内收或伸直外旋, 观察髋关节是否容易脱位, 以判断关节的稳定性。Shuck实验:试模假体复位后, 患肢取伸直位, 由助手用力牵引患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