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恢复中华蜜蜂种群数量过程中问题与对策
恢复中华蜜蜂种群数量过程中问题与对策
【摘要】恢复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对保持生态平衡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北京蒲洼乡森水村为例,阐述了人工饲养中蜂过程中存在的养蜂经济效益低下、对蜂农补助偏低、种群恢复缓慢、中蜂自然保护区建设缺少整体规划与管理目标等问题,应结合传统中医理论挖掘中蜂潜在经济价值,加大对蜂农的扶持力度,对中蜂自然保护区进行长效管理,进而实现中蜂种群数量生态意义上的恢复。
【关键词】中华蜜蜂;种群恢复;传统中医理论;中蜂自然保护区;蒲洼乡森水村
一、引言
我国现存蜜蜂属共6种,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其中除西方蜜蜂外,其他5种均原产于我国,东方蜜蜂定名的亚种蜜蜂中华蜜蜂曾经分布全国各省,其他四种蜜蜂都局限于南亚热带地区。
20世纪以来,中华蜜蜂在全国范围内突发性地大幅度减少,1960年李俊向农业部的报告中提到,当时中蜂340万群,占全国饲养蜂群的68%,1981年中蜂数量不超过200万群,近年来中蜂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迅速缩减,黄河以北地区,仅限于山区及部分半山区保留少量中蜂,长白山区、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吕梁山区、祁连山区等,均处于濒危状态,蜂群数量减少95%以上(霍伯雄 2003)。尤其在北方地区,情况更为严重。以北京地区为例,中华蜜蜂的种群数量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4万多群,减少到了本世纪初的不足40群,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有中蜂1000多群,而饲养中蜂规模较大和最多的房山蒲洼乡仅有400余群,密云北部、平谷、延庆也有少量中蜂分布(王凤鹤等 2007)。中蜂的急剧减少与西方蜜蜂的引入有直接关系。西方蜜蜂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久,有据可查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1896年,据《珠河县志》卷十二记载:“自东铁筑成(1896年),一般俄民多有携蜂种于哈(尔滨)附近,迄今已成为东铁沿线唯一之家庭事业”。俄罗斯移民因西方蜜蜂具有取蜜容易、产量高、不逃亡、便于人工繁殖等特点,首先将欧洲黑蜂引入我国新疆伊犁和东北边境。引进西方蜜蜂后,因其带来了致命的传染性疾病且有攻击中蜂蜂王、干扰中蜂正常交尾等原因,中蜂??受空前打击(杨冠煌 2005)。然而西方蜜蜂在中国的一百多年中却有了惊人的发展,西方蜜蜂因具有产量高,劳动能力强,可大量生产优质蜂王浆等特点倍受养蜂人的青睐,目前其在中国种群数量已经达到500多万群,创造出不菲的经济价值。目前中国年出口蜂蜜6~8万吨,约占世界贸易量的25%。销往日本、德国、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鲜王浆300~400吨,占世界蜂王浆贸易总量90%以上。
中蜂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上述的蜜蜂产品市场份额中,中蜂所占的比例几近于无,经济效益极低,加剧了人为淘汰中蜂的速度。另一方面是因中蜂锐减而带来的生态问题。在人类利用的1300多种植物中,有1000种以上的作物需要蜜蜂授粉。然而,中华蜜蜂蜂与西方蜜蜂的生物差别导致了对植物授粉的不同选择,中华蜜蜂为本土特有蜂种,其生物性状的进化也与中国本土植物特征相吻合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耐低温,我国本土能分泌花蜜的显花植物都是中华蜜蜂的蜜粉源植物。在整个生态圈中,中华蜜蜂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中蜂共同进化生长的各种虫媒植物在缺少中蜂授粉的情况下,必将处于生态竞争的劣势,虽然自然界中还存在多种食蜜昆虫,这些植物的劣势还没有立刻展现出来,但生物进化法则必然青睐有更多生育机会的物种,潜在的生态危机已经在酝酿。
近年,保护中华蜜蜂的系统工程渐次展开,其不仅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加以保护,并逐步建立中蜂遗传资源场、基因库,为保护野生中蜂资源,全国已建立多个中华蜜蜂自然保护区。农业部印发的《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分不同区域对中蜂资源的保护工作制定了详尽规划。预计建立中蜂资源场15个,中蜂自然保护区8个,并建立相应的遗传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在养殖中蜂的实际操作层面,政府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普通蜂农进行技术培训,并提供养蜂奖励与补贴,以蒲洼乡为例,蜂农每发展一群中蜂奖励200元,对待蜂农已有的蜂群,酌情补贴蜜蜂过冬需要的白糖,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蜂种群数量的稳定;提升了蜂农养殖中华蜜蜂的兴趣与热情;有利于普通民众对中华蜜蜂的深入了解。
二、数据资料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为北京房山蒲洼乡森水村,并以养殖意蜂的延庆大庄科乡黄土梁村为参照组,在2007年9至2009年3月,分春夏秋冬四季进行跟踪调查。并采用民族生物学、文化人类学和生态学范式,进行广泛的野外调查、民间访谈和文献整理分析。着重采用关键人物访谈、半结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对北京地区的蜜蜂养殖、分布、特征等进行生态学、人类学研究分析,并对中华蜜蜂传统利用的现状做详细考察,重点关注蜂农社区、传统中蜂医药文化和当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