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达巴土林“莲花之地”神秘脉络
达巴土林“莲花之地”神秘脉络
当人们走进寺庙,通常可见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指引众生往通西方佛国净土;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佛国净土。
在翻读佛经书籍时,人们又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佛经说,用莲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干倍。
莲花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在西藏阿里,就有这么一处状如莲花的神秘隐地,它距札达县城80公里,处于札达土林核心区,是一片奇异壮美的土林,名为达巴。它的峡谷经过亿万年的风化造就,崎岖蜿蜒,走向之状与一朵莲花惊人相似,正因此吉祥瑞相,一个王朝也在此诞生,络绎了几百年的风雨兴衰。
森林到土林的变迁曾经是三趾马和小古长颈鹿聚集地
达巴峡谷并不一直都是峡谷地貌,在此“莲花”形成之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湖泊。
该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早在245-6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海拔还相对低矮,在这两大山系的札达与普兰之间,是一个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的外流淡水湖泊,来自两大山系中的河流,携带了大量砾卵石、细粉沙和粘土粒沉积于湖中,累积了厚达近2000米、20余层堆积层,形成了夹有砾卵石的褐色、棕黄或灰黄色的半胶结细粉沙层,不仅外貌酷似黄土,而且由于有钙质胶结,具有类似黄土的直立不倒与大孔隙等性质,为后期大自然雕琢成各种地貌造型提供了基础。
早期的札达湖泊是亚热带森林草原气候,驰骋着以三趾马和小古长颈鹿为主的动物群,湖中生长着鹦鹉螺和介形虫等淡水生物。后期随着喜马拉雅???山运动,致使湖盆升高,水位递减,气候逐渐转凉,过渡到温带森林和高原草地气候。露出水面的砾卵石、细粉沙和粘土层受印度洋暖气流、喜马拉雅山脉地形和藏西克什米尔高原气候等多重影响,在长期雨雪侵蚀、暴雨冲刷、四季风吹和地下泉水的作用下,形成千沟万壑、波状起伏、层峦叠障、峰林突兀、婀娜多姿和仪态万千的土林峡谷奇观。
状若莲花瓣的神秘五峡谷峡谷内。神异土林如锥、如斗、如门……
《诗经》有“灼灼芙蕖”之句,其形之美,流布世间,构成达巴土林的五条峡谷,俯瞰其状,蜿蜒峡谷如荷花的花瓣般婀娜俏媚。这五条峡谷,笔者把它们分别命名为藏语“尼玛”(太阳)、“达瓦”(月亮)、“嘎玛”(星星)、“拉姆”(神女)和“卓玛”(仙女)。峡谷之间紧密相邻,呈西高东低,南宽北窄之势,峡谷景观面积约10平方公里。
“卓玛”峡谷小巧玲珑、纤细苗条。位于札达(札布让至达巴乡)公路的北侧,长约公里,高约百米,宽约50米,呈东低西高走向,系典型的峰丛连绵式土林峡谷,在长期的四季风化、雨水击溅侵蚀、淋滤崩落的作用下,谷壁的上部呈角峰状、中间为竖沟穿切水平层理的陡坡、下部是水平层理的土体形成基座台地。在峡谷入口的南壁上,有一座高约80米、顶宽约150米、底宽约200米,中间有两根直径约30米的漏斗式风化土林;在北壁上,有长约300米的深沟式土林;沿着峡谷曲折西行,土林犹如门框挺立在南北两侧,门内土林千姿百态,犹如仙境i峡谷中部,牧草茂盛,仿佛牛羊也舍不得入内打扰仙女的宁静;在峡谷深处,蓝天一线与土林深沟相连,灰黄色的土林在阳光映照下更加引人遐想无限。
“拉姆”峡谷婀娜多姿、端庄优雅。与“卓玛”峡谷相邻,略长略高略宽,犹如同胞姊妹。整条峡谷幽静神秘,进入峡谷,南北高约百米、长约1000米的直立竖沟式土林给人以震撼;谷内宽不足2米,各种类型土林均有分布,高不见顶,美不胜收,蓝天白云随土林变化无穷,时有成群通体黑色、比平时常见乌鸦体形稍小的乌鸦鸣叫着飞过,难免使人在兴奋中又有点儿心惊胆战。
“嘎玛”峡谷千姿百态、星罗棋布。峡谷西侧有高约百米、底宽200米的锥式土林,壁上古人掘有一大三小、四窟相连的洞窟,大窟之上涂着朱红色的“莎玛”(藏语,指朱红色的涂料写的字),显出先前主人的地位与庄严。站在窟上,达巴河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在红柳林中蜿蜒朝象泉河淌去。在峡谷之中,有一甘甜凛冽的泉水,滋润出繁盛牧草,常有山兔、野鸽、“波若”等禽鸟来此觅食饮水。站在峡谷之中,西侧冬竹笋状土林争相破土而出,蓬勃向上。站在峡谷之巅,土林紧密相连,蔚为壮观,让人震撼大自然造化之功。
“达瓦”峡谷峰林突兀、皎洁明媚。峡谷宽约300米,南北各有一条高约百米、长500余米的土林走廊。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