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清和她17位“爹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小清和她17位“爹妈”

黄小清和她17位“爹妈”   黄小清,国家电网清流县供电公司余朋供电所收费员,余朋乡幸福敬老院院长。二十年间,她和已故丈夫共救助赡养了17位孤寡老人,先后为12位老人送终,这些老人基本活过75岁,健在的陈合妹老人今年已96岁。   黄小清博大的胸怀、满腔的真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敬和赞扬。2010年,黄小清入选福建好人榜;2011年初,她获得全国电力行业“2010感动电力十大人物”年度人物提名奖,并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典礼;同时,她还被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党组特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全省电力公司党员网络票选为最具风采的共产党员。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先后两次对她的事迹给予长达8分钟的报道,新华社、福建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也给予高度关注。   怜悯之心油然而生   幸福敬老院开办于1991年。那年冬天,黄小清和丈夫陈诚文到乡政府办事,正巧碰上两位衣着破旧、步履蹒跚的孤寡老人来领补助。   当时小清心想,这些年丈夫借着改革开放春风赚了不少钱,家里也没负担,何不帮这些孤寡老人安度晚年?于是,他们向乡政府提出想赡养孤寡老人。小清夫妇承诺,只要乡里提供场所,老人们一切生活费用由他们承担。不久,乡里腾出原手工业社的闲置旧房,改作敬老院。   很快小清夫妇收养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传遍乡里。不少五保户都想入住。只要条件允许,小清夫妇就将他们接来。   现年83岁的陈安勇老人,是幸福敬老院的元老,他是当年黄小清从牛栏里捡回来的。陈安勇老人是上世纪60年代从仙游县移民来到清流县余朋乡东坑村的,在当地无亲无故。来敬老院前,他住在牛栏里,一日三餐全靠好心的村民送他点吃的。   有一次,黄小清去东坑村办事,在牛栏里发现了陈安勇。衣衫褴褛、肮脏,消瘦、神色木然……看着老人那凄惨的样子,黄小清心疼不已:“你不知道,老人睡的那个地方连牛棚也算不上,牛棚还有个顶,那是牛栏啊,只是几根栏杆围起来而已,既不遮风又不挡雨,哪是人住的?”当天,黄小清二话不说就把老人接到了敬老院。   1996年,年逾古稀的孤寡老人陈秀莲托人给黄小清送来了盖有村公??的证明,要求住进敬老院。得知情况后,黄小清夫妇马上驱车赶往陈秀莲家。8公里山路,全是临时开辟的伐木便道,崎岖难行。在陈秀莲家,看到老人住的两间木房,木板霉烂,四处透风,仅用塑料布围着遮风挡雨,黄小清夫妇直心酸。临行时,老人舍不得扔下已破旧不堪的生活用具,黄小清含着泪说:“别要了,生活用品我们敬老院都准备好了。”   20多年了,黄小清默默侍奉,精心照料这些老人,从未对老人说过半句怨言,每月,及时为老人支付生活费,先后共为敬老院老人支付了30多万元。入住敬老院的老人,他们除了吃饱穿暖,每个月还有80多元的零花钱。老人每天看看电视,吃完饭去外面和村民聊聊天,偶尔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觉得很幸福。   1993年至2002年,由于各种原因,黄小清丈夫陈诚文经营的企业相继倒闭,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那段日子是黄小清夫妇最困难的时期,一家人的生活和敬老院的开支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一些亲朋好友看到黄小清夫妇赡养老人很辛苦,曾直言相劝:“不要再管那些老人了,你们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了,怎么管别人?”   听了这话,黄小清夫妇只是笑了笑,在他们看来,既然赡养了,就一定要负责到底。   为了不让这些老人受苦,黄小清一家节衣缩食,陈诚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赚钱,实在没钱了,他们就去找亲戚朋友借。老人看病的医药费,黄小清先向医院赊账,等有钱了再去还。“那几年最难过的就是年关,我们最怕债主上门。过年老人要用钱,我们又没有多余的钱还人家,只能一遍遍跟人家道歉。”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黄小清直摇头。   多年来,不管遭遇何种苦难,黄小清都只是一笑而过,一如既往地照顾这些老人,从未中断过给老人的生活费,不让他们受委屈。为了这些老人,黄小清放弃了太多。说起因敬老院老人没有送父亲走完最后一程的事,黄小清满脸愧疚。在父亲病重的三个月里,黄小清拖着因车祸骨折还未痊愈的伤腿,奔忙在医院、单位、敬老院之间,身心俱疲。   2009年关,黄小清的父亲去世,遗体上午刚火化,下午黄小清就赶回来为敬老院的老人采办年货、置办新衣服、打扫房屋。“父亲遗体刚火化我就走了,我很对不住父亲,可是我没办法。我走了,父亲的后事还有家里人操办,可敬老院的那些老人只有我,相信父亲在天之灵会理解我的。”说到这里,黄小清泣不成声,丈夫陈诚文也泪流满面。   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黄小清向老人敬酒,祝老人长命百岁,但想起父亲,她眼泪在眼圈里打转,为了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她拼命地忍着……   给温饱更给温暖   为了让这些老人过得幸福,二十多年来,黄小清夫妇一直在不断努力。夫妻俩有了自己的分工,丈夫陈诚文在工作之余做一些生意,给敬老院提供经费,黄小清则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