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鼎孳“贰臣”心态对其诗歌创作影响.docVIP

龚鼎孳“贰臣”心态对其诗歌创作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龚鼎孳“贰臣”心态对其诗歌创作影响

龚鼎孳“贰臣”心态对其诗歌创作影响   摘要:龚鼎孳是由明入清的代表性作家,也是明清交际之时声誉颇高的文人。但是由于他的“贰臣”身份以及迎降仕清的“不节”行为,让他自己时时刻刻煎熬在这“耻辱”的身份中,这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表现的极为明显,“悔恨”、“内疚”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风格。   关键词:“贰臣”;龚鼎孳;诗歌创作   明清易代是天崩地坼的大事,但是人们对汉文化的感情并未因明代灭亡而消失,相反却伴随着清朝的入主日益加深。这种感情在贰臣这类人群中的表面非常特别。贰臣这类人是处于特殊位置的一批文人,正是因为他们在这种新旧夹缝中生存,才能够更强烈的感受满汉文化的差异和冲撞,从而对故国有一份更加深沉的眷恋与怀念,再加上身仕二朝的这种“失节”行为常被人们鄙视、责骂,所以在内心深处有着更深的耻辱感与负罪感。对于祖国的思念以及对于自身的“失节”行为的悔恨使得他们在表达自己情感上显示出无奈与伤感。在这中间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龚鼎孳。   一.龚鼎孳其人   龚鼎孳,(1616—1673),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在明官至兵科给事中,以直言敢谏著称于朝。十七年(1644),降李闯大顺政权,授直指使。顺治初迫降清,宦海沉浮数十年最终官至礼部尚书,死谥端毅。严格意义上来说,龚鼎孳是身仕三主,这点他本人也是深为惭恨,在诗文中屡次称自己为“恨人”。与他并称“江左三大家”的还有钱谦益(1582—1664年)、吴伟业(1609—1671年) ,这三人均因仕清而在《清史列传》中被列入《贰臣传》,但在《清史稿·文苑传》中,钱谦益、吴伟业都有单独列传,唯有龚鼎孳是附在钱谦益后面,没有自己的单独传记。不仅如此,他的文学成就也一直不为重视,人们在评论“江左三大家”时,往往对他一句带过,如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里的评语:“合肥声望与钱、吴相近,又真能爱才,有以诗文见者,必欲使其名流布于时。又因其才品之高下而次第之,士之归往者遍宇内。时有合钱、吴为三家诗选,人无异辞,惟宴饮酬酢之篇多于登临凭吊,似应少逊一筹。”[1]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沈德潜??龚鼎孳的评价并不算高。另外朱庭珍在《筱园诗话》中说道:“国初江左三家,钱、吴、龚并称于世;岭南三家,屈、梁、陈亦齐名当代。然江左以牧斋为冠,梅村次之,芝麓非二家匹。”[2]朱庭珍更是明确指出,龚鼎孳根本不能与钱谦益、吴伟业相提并论。但我们在深入考虑这些评论时会发现,龚鼎孳在当时的名声绝不逊于以上两人,甚至他在当时的文坛也曾引领一时风尚,因此即便他的文学成就不足以使他成为一代文豪,但也不至于沦落到不能和钱、吴相比的地步,因此这些评论让人感觉是有意在贬低龚鼎孳的作品,究其原因,估计也与龚鼎孳双料贰臣有关。   其实龚鼎孳的仕途非常不顺,明朝时是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官兵科给事中。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被李自成政权留用,授直指使。从1644 年的 3 月至 5 月,数月之内,龚鼎孳已历经三主,他内心的百般耻辱无人能够理解。这一年恰逢他三十岁,而立之年的他对于世事变迁、人生无常已大彻大悟。他只希望能为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无辜可怜的人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因此,入仕新朝后他不改刚正性格,仗义直言,努力为汉族士人争取利益,这就是龚鼎孳虽为“贰臣”,但却在遗民圈中依然有很大影响,在文学界中一呼百应的重要原因。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甚至他被贬官也不改初衷。顺治十二年(1655),龚鼎孳多方游走帮助著名遗民傅山、阎尔梅等人出狱。正因为他在处理满汉冲突问题时也总是为汉族人士呐喊,最终招致顺治皇帝不满,先后骤降十四级调用,仕途跌入低谷。虽然后来也复任再次高起,但是爱妻的突然亡逝使他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从此他更是把精力投入文学活动中,提携新人、奖掖后进。最终在康熙三年至康熙十二年(1664-1673),成为京师文坛文坛领袖。王士祯《香祖笔记》载:“康熙初,士人挟诗文游京师,必谒龚端毅公。”[3]但尽管风光无限,在他的诗歌中仍然透露出他作为一个无奈的“贰臣”的悔恨与内疚。   二.龚诗中的“悔恨”之情   龚鼎孳诗歌数量不少,《定山堂诗集》四十三卷就有3965首,但其中很多是宴游应酬之作,占到诗歌总量的三分之二,这也成为很多人贬低龚氏文学创作的口实。就像朱庭珍在《筱园诗话》中所批评的:“龚芝麓宗伯诗,词采有余,骨力不足。好用典,而乏剪裁烹炼之妙;好骋笔,而少酝酿深厚之功。气虽盛,然剽而不留,直而易尽;调虽高,然浮声较多,切响较少。当时幸得才子之称,后世难入名家之列。”[4]这段话就明确指出龚鼎孳的诗作词藻虽然华丽但内容空乏,难登大雅之堂。对于很多人指出的这个问题,龚鼎孳还在《定山堂古文小品·霜余自序》中自嘲“生平不甚学诗,间一为之,笔落墨枯,遂亦不复省记,或书之纸尾,杂置敝筐中,既已为鼠啮鱼残,莫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