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理论长量的计算
海宁市硖尖公路北段改建工程
第一合同段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书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书
浙江中威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海宁市硖尖公路北段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
2011年12月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
一、计算公式:
1、《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中关于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1):
ΔL=
Pp×L
Ap×Ep
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2):
Pp=
P×(1-e-(kx+μθ))
kx+μθ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后为每分段中每段曲线段的切线夹角(rad);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后为每个分段长度或为公式1中L值;
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内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
3、每段的终点力与起点力(交界点作用力)的关系如下式:
Pz=Pq×e-(KX+μθ)(公式3)
Pz—分段终点力(N)
Pq—分段的起点力(N)
理论伸长值计算中,钢绞线对称布置,在进行伸长量计算时取计算一半钢绞线的伸长值然后乘以二的方法进行计算;
钢绞线的分段原则:将整束钢绞线根据设计线形分成曲线连续段及直线连续段,而不能将直线段及曲线段分在同一段内。
二、计算书
10m空心板梁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
钢束N1:
已知EP=195000MP, AP=140m2,u=0.25, k=0.0015m-1, fpk=1860MP
7°=0.1222rad
计算图示如下
千斤顶工作长度:
AB=50cm
BC=68.6/cos7°=69.12cm
CD=Rα=1500×0.1222=183.26cm
DE=968/2-69.12-183.26=231.62cm
AB段平均作用力
Pp=P=0.75×1860×140×4=781200N
BC段平均作用力
交界点作用力
CD段平均作用力
交界点作用力
DE段平均作用力
5、理论伸长量
ΔL=(ΔL1+ΔL2+ΔL+3ΔL4)×2=74.76mm
钢束N2
已知EP=195000MP, AP=140m2,u=0.25, k=0.0015m-1, fpk=1860MP
2.1394°=0.0373 rad
计算图示如下
千斤顶工作长度:
AB=50cm
BC=65.8/cos2.1394°=65.85cm
CD=Rα=2500×0.0373=93.35cm
DE=966.2/2-65.85-93.35=323.9cm
AB段平均作用力
Pp=P=0.75×1860×140×4=781200N
BC段平均作用力
交界点作用力
CD段平均作用力
交界点作用力
DE段平均作用力
5、理论伸长量
ΔL=(ΔL1+ΔL2+ΔL+3ΔL4)×2=75.56mm
13m空心板梁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
钢束N1:
已知EP=195000MP, AP=140m2,u=0.25, k=0.0015m-1, fpk=1860MP
10°=0.1745rad
计算图示如下
千斤顶工作长度:
AB=50cm
BC=67/cos10°=68.03cm
CD=Rα=1500×0.1222=261.80cm
DE=968/2-68.03-261.80=305.47cm
AB段平均作用力
Pp=P=0.75×1860×140×4=781200N
BC段平均作用力
交界点作用力
CD段平均作用力
交界点作用力
DE段平均作用力
5、理论伸长量
ΔL=(ΔL1+ΔL2+ΔL+3ΔL4)×2=94.96mm
钢束N2
已知EP=195000MP, AP=140m2,u=0.25, k=0.0015m-1, fpk=1860MP
2.1°=0.0367 rad
计算图示如下
千斤顶工作长度:
AB=50cm
BC=75.1/cos2.1°=75.15cm
CD=Rα=2000×0.0367=73.30cm
DE=1266.1/2-75.15-73.3=484.6cm
AB段平均作用力
Pp=P=0.75×1860×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科大VB考试部资料及答案.doc
- 北航三系计算机测试控制复习题答案.docx
- 北电网络SM网络监测和优化指南.doc
- 北郊中学施组织设计.doc
- 北邮社《出纳位实务》 课后答案.doc
- 北航机械设计优秀说明书.doc
- 匝道桥墩柱支架模施工方案.doc
- 匝道桥现浇连梁施工方案.doc
- 匝道跨线桥浇箱梁施工方案.doc
- 匝道清淤换施工方案.doc
- 上海石化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ESG).docx
- 低代码引擎技术白皮书-220页.docx
- 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2025年市场展望与薪酬报告.docx
- 金斯瑞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docx
- 2025全球大型企业CEO洞察力研究报告 PROACTIVELY EMBRACING CHANGE Global CEOs feel ready for the unexpected in a volatile world.docx
- 2024年度债务重组市场观察报告:规则完善篇.docx
- 湖北电力交易中心:2025年度湖北电力市场化交易百问百答.docx
- 宏观观察2025年第16期(总第588期):我国出口竞争力(上):整体变化与商品结构特征 -中国银行.docx
- 中车时代电气2024年社会责任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docx
- 通信行业深度报告-云厂商仍保持算力高需求-算力租赁需求有望边际向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