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土方、护、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基坑土方、护、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坑土方、护、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基坑土方、护坡、排水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XX年X月X日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一、本方案的设计、编制依据 由招标人提供的本工程招标文件及补充招标文件;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相关图纸: 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编制的《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图号:G-1046)(以下简称《勘察报告》); 我公司企业标准、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成功管理经验等编制而成。 国家及当地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法律、法规及政府授权管理部门的规定及要求等。 二、本方案编制主要引用的规范及标准 序号 规范名称 规范编号 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0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YB 9258-97 0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04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0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06 岩土锚杆(索)设计规程 CECS22:2005 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08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 CECS96:97 09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 JGJ/T111-98 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11 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 GB 50026-93 1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J50300-2001 1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92 1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99 1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 33-2001 17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194-2002 18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第二部分、工程与地质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地理位置及建设概况 拟建的工程建设,拟建场地位于青山区,与大厦相邻。拟建建筑物包括商厦、公寓楼、办公楼及其裙楼。地下3层,基坑底标高为-15.50m。场地距离周边建筑物较远。 本次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和地基等级为二级,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本工程建筑±0.00=1055.00m,场地自然地面平均标高为-0.50m。坑底标高为-15.50m。基坑开挖深度为15.00m。 2、本工程主要估算工程量 经初步估算本工程: 基坑土方挖运量约 17.4万m3(不含电梯井、集水坑等加深区土方)。 基坑支护面积约7000m2。 3、本工程基本目标 工期目标:76天内完成基坑土方、护坡及降水工程。 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合格,达到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及施工验收规范标准。 安全目标:施工过程中无伤亡事故。基坑支护体系安全可靠,后续工程顺利施工。 文明施工:各专业应达到工完场清,不影响文明工地的目标实现。 消防保卫:遵守施工现场消防、保卫管理规定,不发生火灾,不出现偷盗、丢失及施工成品破坏现象。 二、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地形平坦,场区地面标高为46.50~46.92m。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貌上属昆都仑河冲洪积扇中部。 本次钻探揭露的地层除表层分布的杂填土外,60.0米钻探深度范围内天然地层按年代及成因分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地层(Q4al+p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层(Q4al)、第四系全新统湖相沉积(Q4l)、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地层(Q3al)及第四系上更新统湖相沉积地层(Q3l)。依据岩性及工程性质不同,共划分为八个单元层,分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Q4ml),杂色,稍湿、松散状态,由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组成,该层土厚度在1.1~3.3米之间,层底标高为1051.32~1053.37米。 第②层粉砂(Q4al+pl),黄褐色,含云母,稍湿~饱和、稍密状态,均粒结构,级配较差。厚度在0.5~4.5米之间,层底标高在1048.38~1051.84米之间。 第③层为中砂(Q4al+pl),杂色,湿~饱和、中密状态,长石、石英质,混粒结构,级配较好。该层以中砂为主,局部为粗砾砂和粉细砂,混少量卵石。该层厚度在2.9~8.2米之间,层底标高在1042.64~1047.52米之间。 第③1层粉砂层(Q4al+pl),黄褐色,含云母,呈饱和、中密状态,均粒结构,级配较差。厚度在0.6~5.2米之间,层底标高在1041.05~1045.30米之间。 第④层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Q4al),黄褐色~黄绿色,硬塑~可塑状态,含云母及氧化铁,有水平层理。层厚3.5~7.7米,层底标高在1037.27~1038.88米之间。 第⑤层粉质粘土(Q4l),灰褐色~灰黑色,含云母,可塑~软塑状态,有光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