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题及答案.docVIP

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题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题及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2)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 (3)王夫之《姜寨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经.采薇》中“以哀景写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答案】??? (1). 何时倚虚幌??? (2). 何事长向别时圆??? (3). 水调歌头??? (4). 今我来思??? (5). 雨雪霏霏 ? 按要求选择 2. 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以下句子最适合表达此时情感的一项是(?????) A.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B.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C.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D.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答案】B 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项是(??????) 其实每种学问都有长久的历史,??????????????????,提出过种种不同的解答,你必须明白这些经过,才可以利用前人的收获,免得绕弯子甚至于走错路。 A. 许多人都曾经思虑过、讨论过其中每一个问题 B. 其中每一个问题曾经许多人都思虑过,讨论过 C. 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经许多人思虑过,讨论过 D. 许多人对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思虑过,讨论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空白处上文的陈述对象是“学问”,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可选B项或C项,排除AD两项。比较BC两项,“曾经许多人都”强调的是过去有“许多人”思考过,而“都曾经许多人”强调的是“问题”曾经经过许多人的思考,再联系下文的“解答”,可确定答案应为“强调‘问题’”的C项。 点睛:本题属于选句复位题,做好此类题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①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②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③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④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⑤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⑥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社会学的“摆渡” 罗时进 ① 中国古代诗文,从先秦到唐宋是各种文体的萌生、成长、形成阶段;明清诗文自然也有成长,甚至出现显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与回溯、总结相伴的。也正因为如此,诗文二体迄于唐宋,内部结构方面的问题很多,而至明清则外部关系问题更加突出。虽然,几乎所有称之为“外部关系”方面的问题在唐宋乃至先唐时代都有,但显然不如明清时代那样全面集中、高度呈现,这不免使人好奇。而正如文学内部结构具有相关性一样,外部关系问题之丛生往往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链式的,一是树形的。前者是问题套连着问题,后者是主要问题旁生出诸多问题。这种复杂状态尤其能够激发出研究兴趣。因为,如欲抵达明清诗文的本真,理解其文人、文心、文本之感人处,不将诸多“外部”关系梳理清楚,会多少有些隔靴搔痒。 ② 这也就是自己这些年在明清诗文研究方面比较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主要原因了。但文学社会学是一条并不平坦的道路。我们知道,文学同时属于个人智慧、文本形式和社会结构这三个领域,从任何一个领域出发,都可能抵达文学世界。不过应该承认,这三者与文学世界不是等距离的,而文学社会学研究较之其他方法更容易发生偏差,罗贝尔·埃斯卡皮在写作《文学与社会》时已经注意到相关问题:真正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研究明显地被忽略了,即使在按照传统方法编写得最好的文学史教材中也是如此。有时候作者意识到了社会维数,并试图加以描述,可是,由于缺乏严谨的、专门的方法,因而他们还是经常当了人与作品这个传统框架的俘虏。历史的深度仿佛在一块两维屏幕上被压扁了;文学事实因此受到扭曲,就同一张世界地图在平面投影上的失真情况一模一样。 ③ 在1950年代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社会学是学者们最习惯使用的研究方法,这一方面是受到传统的“知人论世”说的影响,一方面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知人论世的理念本来很好,是理性而科学性的,也是感性而人文化的,但因为被意识形态所左右,变得图式化、标签化、简单化了,文学社会学的理论意义也随之耗散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