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0年济南市中考题53-65页.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2010年济南市中考题53-65页

2006年济南市中考历史试题 1.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陆续出土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这主要反映出 A.西汉开始出现丝织品 B.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C.新疆在汉代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D.汉代新疆人主要穿丝绸衣服 2.“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不达拉’意为佛教圣地”。此文不能说明 A.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B.唐蕃和亲 C.藏族信仰佛教 D .清朝对吐蕃开始行政管辖 3.《马可·波罗行纪》主要描述了当时那个城市的繁华景象 A.长安 B .临安 C .大都 D .北京 4.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出现危机的表现有 ①军机处的设立 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③闭关政策的实行④八股取士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5.“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辑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凤阳花鼓词》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土地改革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7.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这样评价是因为林肯 A.同华盛顿一起领导了独立战争 B.解放了黑人奴隶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8.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当年环游地球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A.三国协约 B、凡尔赛体系 C、华盛顿体系 D、北约 10.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逐渐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所反映出的欧洲发展趋势是 A.货币一体化 B.关税一体化 C .经济一体化 D.经济、政治一体化 11.北宋时期,对济南城市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曾巩 B、苏轼 C、王安石 D、苏洵 12.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的目的是 A.扶植新的代理人B.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 C .向奉系军阀施压 D .镇压中国人民反日斗争 13.山东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定于2006年6月16~18日在济南举办“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假如你是文博会的一名志愿者,要向前来参加文博会的海内外客人介绍悠远深厚的齐鲁文化,可带他们去参观泉城广场文化艺术长廊,那里矗立着12尊齐鲁大地上的历史文化名人雕像——大舜、管仲、孔丘、孙武、墨翟、孟轲、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戚继光、蒲松龄。请你从中选择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各一人,并向客人们作简要介绍。(要求:不得多选或少选。) 14. “国共两党恩恩怨怨八十载,两度分手三次握手解恩仇”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 (1)2005年4月和2006年4月,连战先后两次率国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三次握手”,开启了构建两岸和平发展的机制。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握手”,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结合史实概括说明国共两党的“两度握手”分别是怎样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 (2)“第一次分手”后,国共两党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内战。这期间,对推动两党基本结束内战、初步实现“第二次握手”起关键作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导致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有哪些? 15.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 上述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文件?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在斗争对象方面有何相同点?(1分)在影响方面有何不同点? 16、图1:建国初毛泽东访问苏联 图2: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1)图1的“访问”对中国有何积极作用?结合当时国际形势谈谈期大林为何邀请毛泽东访苏? (2)图2的“会见”带来的积极成果是什么?促成这次“会见”的国内、国际因素有哪些? 20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