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_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ppt

高中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_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下降的危机局面。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为了缓解经济困难,进行改革。其结果是造成苏联的解体。 *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 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逝世翻开了苏联历史新的一页。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先后几次进行经济改革,但是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勃烈日涅夫改革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1991) 背 景 内 容 结 果 评 价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日益暴露;1953斯 大林逝世,赫鲁晓 夫上台; 1956苏共 二十大“秘密报告” 改革农业和工业的管 理体制,重点在农业 成效甚微,结果以 失败告终 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消极: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纠正赫鲁晓夫 改革的混乱局面 推行新经济体制, 重点在工业,特 别是重工业和军 事工业 前期取得一定成果 1975年后发展迟缓 积极:苏联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 消极:没有突破旧体制,军备竞赛加重经济负担 经济全面滑坡, 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先进行经济改革,未见成效即转向政治改革 改革失败, 苏联解体 积极: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消极: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国内局势失控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ХрущевНикитаСергеевич, 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 ,原苏联领导人。从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8年--1964年)。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一、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 (1894-1971) 问题情境1:赫鲁晓夫为何要改革?(背景) 材料一、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材料二、(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历史信息? (2)导致苏联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症结是什么? 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1953斯大林逝世 1956苏共二十大 评价: (掘墓)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打开改革之门;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 (1906—1982)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Леонид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1906年-1982年),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64年参与推翻赫晓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他统治下,苏联的军事、经济大大增强。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320 360 1968 水面战舰 4600 4500 1978 4000 5100 1968 战术飞机 50000 10500 1978 32400 8500 1968 坦克 440 210 1978 340 350 1968 现役武装部队 4500 11000 1978 240 172 1978 1300 4300 1968 核弹头 135 432 1978 155 5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