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肥城市规案例分析
合肥市规划总图 城市性质 根据合肥市最近修编的总体规划,合肥市 的城市性质是: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 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区域 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同时,合肥市也是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 金融信息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这种城市性 质决定了合肥市将来是客流、物流的聚集高地, 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将十分旺盛。 合肥市的区位优势 合肥处于中国大陆南北交汇,东西贯通的中心优势区位,以合肥为圆心,半径为500公里的范围内有上海、南京、武汉等重要的大城市和4亿人口。 作为长三角近邻和纵深腹地,合肥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和通讯枢纽,是未来全国21个二级交通枢纽之一。淮南线贯穿全境、合九、宁西、沪汉蓉铁路在此交汇,随着宁西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时速达200公里,是国家“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铜黄、合六叶、合淮阜高速公路的建设、全国内河航运主要港口的定位、机场的迁建和升级(有直达全国的20多条国内航线和直通香港的航班),都将使我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为我市加强对外联系和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增强城市集聚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合肥市工业布局现状 中央继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将得到国内外投资者更多的关注,更加有利于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其它省份企业的投资,从而使得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 1、合肥市现状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各类工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合肥市区周边, 2、合肥工业发展加速 3、合肥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4、其产业体系既有综合性又有特色性 镇区现状 2002年,合肥市行政区划调整,在“工业立市”战略驱动下,合肥市政府批准设立5个工业园区,分别是合肥市庐阳工业区、合肥市瑶海工业区、合肥市包河工业区、合肥市蜀山新产业园区、肥东新城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进一步扩张。由于合肥市区建设空间有限,城市的建设已经突破市区行政范围,肥东、肥西县城以及长丰的双风开发区城镇建设与主城区连为一体。按照大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心城区将不断走向高端,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业等生产性用地向外围转移。 发展现实基础 1、经济基础:2009年合肥GDP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 2、土地资源:合肥市域面积7029.48平方公里。合肥城镇密集区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周边乡镇,面积2329平方公里。合肥的市区面积838.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城镇化发展地区 3、水资源:合肥面临是水质性缺水问题,需要采取区域调水或水质治理工程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提出多项措施确保城市发展用水。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规划的实施,提高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积极稳妥地推广再生水在农业、工业冷却及生活杂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多渠道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如雨洪利用、人工增雨等,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量。 4、其他资源条件:优良的城市环境是合肥重要的竞争力,早在1992年,合肥就与北京、珠海一起被命名为首批国家 “园林城市”,城市已经形成了“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城市园林特色。合肥市的自然生态空间资源优越,北依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以及一些小的水库,西近大蜀山,西南为紫蓬山风景区, 合肥市城市生态建设 自然地理概况 城市生态总体布局 1)合肥市生态功能分区系统与规划 按空间结构和生态功能将合肥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建设区和生态协调区三个功能区。 2)生态系统网络建构 合肥的自然生态空间资源比较优越,均须重点保护。 环城河带即环城公园及环城水系等构成的绿色带;二环路绿地带即由当涂路、东流路、环湖东路和砀山路构成的二环路,每侧绿带控制宽度为 30 米,总绿地面积约 200 公顷;外环高速公路绿地带由合六高速、合徐高速、合宁高速和合阜高速围合而成,绿地以防护林为主,构成城市外围的一道绿色屏障。 绿地密度变化分析 其绿地建设总体分4个阶段: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29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2.06hm2; (2)1979-1992年,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首批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14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42hm2; (3)1993-2001年,稳定增长阶段。1993年以后,合肥城市的绿地建设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8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30hm2。 (4)2002年以来,高速发展阶段。5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260 141城市发展规划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区,并在老城区的东、西南、西、北方向建设四个城市副中心,沿巢湖逐步建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