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年高考中国古代史问答题精选
近年高考中国古代史问答题精选
1.1994高考,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2分)说明其社会根源,(6分)并分析其积极意义。(6分)
参考答案:这些言论的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2分)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4分)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2分)[阐述“兼爱”、“非攻”的积极意义,按以下3个层次评分,不得累计,即最高得分为6分。]
第一层次:墨子的这些言论在当时是进步的。(2分)
第二层次: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掠夺战争,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的这些言论在当时是进步的。(4分)
第三层次: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2分)他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2分)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1分)墨子的这些言论,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1分)
2.1999广东,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精神推行变法。请论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3.1995上海,简述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并作简要评价。
4.1995全国,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又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指出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与秦始皇类似之处。(3分)比较秦皇、汉武的这些类似之处,说明为什么会导致秦亡汉兴的不同结果。(11分)
参考答案:汉武帝用大军北击匈奴,征发大量农民服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类似。(3分)秦始皇不顾当时的国力,用几十万大军攻打匈奴,未能完全解除匈奴的威胁。以后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长城,戌守边疆,苦役百姓,民不堪命。这是秦朝覆亡的重要原因。(2分)西汉建立后,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因此汉武帝得以彻底击败匈奴,使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生产发展。(2分)秦始皇为了个人享乐,征发农民修建宫室,营造陵墓,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社会生产遭到破坏。(2分)汉武帝征发农民服役,主要是用以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均与秦始皇的滥用民力不同。(2分)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虽然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1分)但前者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大统一,光大了儒学,而后者则起了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的恶劣作用(2分)
5.2001上海,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与边疆各民族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西汉同西域关系的主要史实。(5分)
(2)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被确认是汉武帝儿子燕王夫人之墓。科学家对女主人头像进行了复原后,意外地发现她级象西域女子(见右图),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新疆地区人?是古代中亚人?是有西域民族的汉族人?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3分)
(3)女主人究竟属于哪一民族,需要进一步探究。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1分)
(4)揭开这一谜底,有待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你认为有哪些方法?(4分)
参考答案:(1)汉与匈奴的战争、和亲,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和内地物产的交流,西域都护、的设置等。(2)能以一定的史实为依据,能结合史实,逻辑合理。(3)能正确概括对应历史意义,假定为今天的新疆地区人,则可答进一步了解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4)能结合史实具体回答。
6.1994上海,举出西汉、东汉、蜀、吴、唐等封建王朝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各一个典型事例,并简要说明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举例略,积极意义: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7.2000春季,结合史实分析隋朝统一的社会历史条件。
参考答案:经济:南方的开发,北方农民的南迁,黄河流域的恢复发展,特别是北魏的改革。南北方经济的交流来往奠定了经济基础。
政治: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封建化,士族制度的衰落。
思想:文化交流,人心思合。
直接:北方经济发展,南方王朝腐败,北周为统一准备直接条件。
8.1999全国,史称“得人者昌,失人则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