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难咎其责的责任扩散
难咎其责的责任扩散
摘 要:在一般世人眼里,围观者如果对一个遇到危险或威胁需要救助的人 “无动于衷”(不是真的‘无动于衷’,其实每一个在场的人多少都有一种前去救助的冲动,只因有其他人在场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无动于衷’罢了)或袖手旁观的时候,那些围观者是就会被世人送一顶“麻木、冷漠、于心何忍甚至残忍”的帽子戴上。新闻媒体也是大肆冷嘲热讽围观者的麻木,从而一些社会上的所谓评论人士报上网上撰文宣称社会“道德的滑坡”。凡此种种又有谁考虑到旁观者的心理因素,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考虑,这是一种责任扩散现象,如果将社会道德的规范不加考虑,责任扩散的现象是很难给那些围观的人贴一张“麻木、冷漠、残忍”的标签。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可以追究他们的责任的。
关 键 词:责任扩散 责任扩散效应 旁观者效应 从众心理
一、责任扩散的意义的界定
责任扩散,又称旁观者效应。它原指当一个与周围谁都不认识的人遇到危难需要有人立即救助时,在其周围的每个人都迟疑不前,原因是每个人都觉得有别人在场,自己不必担负救助的责任。例如,一少女落水或受到流氓的要挟时,如现场只有一个人,此人可能见义勇为,立即实施救助。如现场有数人、数十人甚至数百人,则有可能彼此袖手,无人向前。像此种有旁观者在场而抑制了人的助人或负责行为的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就是责任扩散。
近年来,新闻媒介对围观那些落难者而无救助行为等这方面情况的报道已是铺天盖地,唾沫星子大有淹死这些“麻木、冷漠、无情”的旁观者之势。人们在感到震惊与愤怒的同时无不痛心疾首大喊“道德的滑坡”,而很少有人考虑这类事件的心理上的原因——责任扩散。多人在场分散了个人的责任心与义务感,随之产生了等待、观望的心理和互相推诿的倾向,弱化了人的责任动机。
还有在刑事犯罪中,特别是团伙犯罪中,责任扩散的现象更为突出。这也就是为什么团伙犯罪比个体犯罪具有更大的危险性的原因。在团伙犯罪中,由于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以及团伙情感的催化作用,个体“负责任”的意识会迅速弱化,产生一种罪责扩散的心理,即一种“自己不需要负全部责任”的感觉,从而感到“安全”而胆大妄为。据分析团伙犯罪肯定会助长犯罪实施时的暴力程度。目前,三人以上的团伙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从心理上来说人都有合群性,特别是孩子,因此未成年人单独犯罪比成年人少得多。对未成年人来说,几个人在一起犯罪也是有心理依据的:如果单独干,一般胆子不够,一块儿干会形成“群胆”;还有就是责任分散,使犯罪行为责任扩散,心理压力要低一点。合群后的孩子更希望在群体里能够表现自己,树立自己在同伙中间的地位和形象,为了表现自己够狠够勇敢以及对同伙的忠诚,在犯罪时他们的表现一般会更极端。这就使得团伙犯罪时的暴力程度一般比单独干时更严重。
二、目前心理学界对责任扩散现象的研究
1. 万圣节的实验
在万圣节期间,美国的孩子们有到居住地周围挨门挨户讨要糖果水果的习惯,借此机会,研究者们作了这样一个实验:当孩子们来到实验者的住地“讨要”时带他们到一个装有糖果的碗的跟前,说明每个人可以拿一块糖。对于一些孩子,让其独自一人去取糖;对于另一些孩子,让他们一块儿去取糖。在他们取糖时,由一个在隐蔽处的观察者记录每一个人所取糖果的数量。
在孩子们取糖之前,还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其情绪活动。对第一组,让他们玩“彼得说”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跳上跳下,拍手,围着圆圈加速跑。对第二组,当他们进到房间向主人要糖时,出现一种古怪的、鬼一般的声音。对第三组,不作任何刺激。
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个人取糖、又没有情绪激活的情况下,儿童几乎都遵守了实验者的要求,很少有多拿糖的现象。在单个人取糖、有情绪激活(由怪声或剧烈的游戏引起)的情况下,儿童平均多拿了0.25到0.28块糖。在集体取糖、无情绪激活或轻度情绪激活的情况下,儿童平均多拿了0.5快糖。在集体取糖、高度情绪激活的情况下,平均多拿了1.5块糖,是独自一个人取拿时的6倍。
这一实验说明,情绪激活与群体情境都可能导致本能的“取抑制”。群体情境即是一种责任扩散情境,大家都从一个碗中拿糖,多拿了糖果由大家负责,很少会追究到自己个人身上。由此,人们就不大顾及社会要求与道德规范。
2. 巴荣的实验研究
来自以色列海法市特克尼恩技术学院的心理学家格雷格·巴荣发现,当你想通过电子邮件征询某种答案时,你最好将信件逐件分发出去,这样会更有效,而以邮件组的形式同时将信件发给许多人,则效果不大。因为当他们收到信时,发现你将这封信同时发给了许多人,他们就会想其他人会给你答复的,从而忽视了这封信。
为了验证这点,巴荣假装成一名学生,在“雅虎”网上申请了一个电子邮件地址,然后他向特克尼恩技术学院的240个人(主要为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询问该学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金华十校2010-2011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数学理).doc
- 量贩テキスト.ppt
- 金域华府20100803经济标书编制要求(招标).doc
- 金元乡简介.doc
- 金堂县实验小学召开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大会暨座谈会综述.doc
- 金塔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高万伟).doc
- 金士百啤酒.doc
- 量子物理第二章_薛定谔方程.ppt
- 金宝莱橱柜·衣柜·原木门- 2011年全国打假维权公告.doc
- 金州经济开发区战略选择之一.doc
- 2025年烟台市正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2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衢州市属国企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岗位招聘【人力资源部(干部人事部)】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滁州定远县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DB1331T109-2025雄安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963.84KB)(1).pdf
- 2025辽宁省能源控股集团所属抚矿集团招聘7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华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社会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采煤自营专项社会招聘3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年12月云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最近下载
- 注册安全工程师中级其他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类案例)模拟试卷5.pdf VIP
- 2025低压分布式光伏入网技术规范.docx VIP
- GB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doc VIP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黄淮学院的探索与实践.ppt VIP
- 注册安全工程师中级其他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类案例)模拟试卷9.pdf VIP
-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2626-2019-2020.7.1.docx VIP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docx VIP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docx VIP
- 《心理学史教学大纲.doc VIP
- GBT-用于校准表面污染监测仪的参考源 α、β和光子发射体及编制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