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叶树、阔叶树种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影响差异.docVIP

针叶树、阔叶树种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影响差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叶树、阔叶树种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影响差异.doc

针叶树、阔叶树种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影响差异   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演变和树木生长、有机物的组成以及生物化学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不同树种来说,由于其生物学特征的差异,必然导致其生长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同时,人工林是在人为控制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群落,其结构简单、植物种类相对单一,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并且树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需求大,受人为活动影响深,极易造成林地土壤质量的变化,如林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理化性质发生退化,从而导致林木生产能力的下降等诸多问题。诸多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作为一种人为强度干扰的人工生态系统,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关于土壤演化(土壤肥力的、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特性)和育林实践(树种经营类型、育林的集约或粗放性质) 的关系,并认为”针叶树与阔叶树不同,它给土壤带来消极影响”。为进一步探讨针叶树、阔叶树种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影响的差异,文中在2011 年对相同立地条件下(草甸栗钙土) ,30a 林龄兴安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试图探讨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的针阔叶树种人工林给土壤养分特征带来怎样的影响。   1、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地区概况   研究地位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县一家河牧场。地理坐标为东经 116°34’05″ ~116°34’7″,北纬42°21’10″ ~ 42°21’11″。该区域气候属我国东部季风和中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区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 6,年极端最高气温35. 4,年极端最低气温 -39. 8; ≥10℃的有效积温1970,无霜期95d。年平均降水量为 386. 2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62% ; 年平均蒸发量为 1761. 0mm。年平均风速为 3.6m /s,年大风日数为 69. 8d,最大风速为 24m / s。除夏季出现偏东偏南风外,其他季节盛行西北风或西风。   年日照数为 3142. 7h,年太阳总辐射量为 5899MJ/m2。地带性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天然植被主要建群和优势植物有羊草(Leymus chinensis(Tirn. ) Tzvel) 、大针茅(Stipa grandis P. Smim. ) 、克氏针茅(Stipa sarep-tana var. krylovii(Roshev) P. C. ) 、糙隐子草 (Cleistogenes squarrosa (trin. ) Keng) 、冰草 (Agropyron cristatum(L) Gaertn. ) 、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 等。   1. 2 材料与方法   1. 2. 1 样地设置   研究地位于多伦县一家河牧场内两片相邻的人工林,土地平坦,土壤类型为草甸栗钙土,土壤本底养分含量(表 1) 。      每个树种人工林地块规模为 140m ×60m,造林密度均为 2m ×2m,造林时间为 1981 年,林龄 30a。其中,林地西侧为杨树人工纯林,树种为兴安杨(Populushsinganica C. Wanget Skv. ) ,郁比度 0. 6; 林地东侧为落叶松人工纯林,树种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 - rupprechtii) ,郁比度 0. 7。在采集土壤样本时测定林地内枯落物厚度和树木胸径(表 2) 。     1. 2. 2 取样与分析测定   2011 年 6 月,在不同树种的林地内 3 个不同位置(表 2) 选择 10m × 5m 样地,并根据树木根系集中分布深度特征,采集 0 -5cm、5 -20cm、20 -40cm 和 40 -60cm 土层的土壤样本,分别装入自封袋中,带回室内,风干备用。土壤养分测定参考《土壤理化分析》一书中的常规方法进行,3 个样地测定结果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   有机质或活性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其中,活性有机质也称易分解的有机质,因此测定活性有机质时,可以直接进行浓硫酸处理,自然冷却后测定有机质含量。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速效氮采用扩散吸收法测定,全磷采用高氯酸 - 硫酸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法测定; 全钾和速效钾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 PH 值采用酸度计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 1 落叶松、兴安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对比分析   土壤有机质是表征土壤肥力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其含量的多少和植被类型、地理气候区域、枯落物分解矿化特征等有着密切关系。从表 3 中可以看出,不同树种相同土壤层间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0 -5cm 土层除外) 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但是相同树种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不同,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而兴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