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你描述一下这幅图片的场景和人物。 2.这幅图片的作者在告诉你什么? 场景和人物: 塞外的春天乍暖还寒。 4月的一个早晨,天空飘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 一个中年男子的菜摊车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用给菜保温的被子围着,父亲不时用手给儿子掖掖被子。 作者说: “在阴暗的背景和漫天飞舞的雪花的衬托下,儿子稚嫩红润的小脸与父亲饱经沧桑的脸形成对比,父子俩面对生活的艰辛相依为命。 特别是父亲使劲发出叫卖声时,脸部表情感人力度之大,使人看后心灵为之震颤。 这幅图片新闻,对我们将要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二章 新闻(3课时) 第二章 新闻 (3课时) [项目化实训](第二章和第三章) [延伸阅读] [思考题] [作业] [本章学习内容] 第一节 新闻的定义 第二节 新闻的要素与类别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要求 [项目化实训] (第二章和第三章) 组建合作性学习小组和确定讨论选题 一、学生组建合作性学习小组的相关细则 二、讨论选题与说明 一、学生组建合作性学习小组的相关细则 1.要求每个班的学生以“自由组合为主,老师指定为辅”的原则组建合作性学习小组,形成3-4人左右的研究小组;小组组成要本着互补原则,尽可能做到男女生搭配、不同寝室、不同性格和能力取向的学生搭配。 2.选出小组组长,为组内成员分配角色,比如讨论设计负责人、资料收集分析负责人、发言报告撰写负责人、PPT制作负责人等。 3.各小组长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提供小组名称、小组成员的信息名单,包括学号、姓名、专业班级、个人电话、E-mail以及将在讨论课实践项目中担当的角色。 4.每一位同学都要在完成课前作业和预习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小组要对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记录和总结。研究小组内部要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讨论课的任务。 二、讨论选题与说明 (一)讨论选题 1.论述新闻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2.论述新闻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3.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及其发展(分别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新闻思想)。 4.论述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5.论述人类为什么需要新闻传播活动。 6.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之间有何异同?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意义何在?在宁波报纸上宣传智慧城市的报道,你能否从新闻与信息、宣传和舆论的关系上提出什么好的建议? 7. 论述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 8.如何理解新闻舆论的导向性? 9.举例说明舆论的形成过程。 10.论述新闻媒介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二)说明 1.各组学生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兴趣确定讨论选题。 2.讨论选题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商讨决定,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专长以及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选题。 3.各组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课前的充分准备,制作PPT。在第8周每班推选5组在课堂上参加讨论。 4.讨论过程表现、实施过程、制作的PPT和讨论报告都将作为本课程考核的依据。 [延伸阅读] 1.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载《中国新闻史文集》第264-272页,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王中:《论新闻》,《新闻大学》第一期; 3.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2003. 4.《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伦纳德?小唐尼、罗伯特?G?凯泽著,党生翠、金梅、郭青译,初广志审校,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思考题] 新闻定义及其特性,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或者意义?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新闻的状况千差万别。如何认识这样一种现状?能否结合现实从理论上谈谈你对新闻的看法?假设你办一张报纸,你会如何处理新闻?为什么? [作业] 1.怎样看待在新闻起源问题上的“群居说”和“好奇说”? 2.为什么说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3.怎样认识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4.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哪些? 5.什么叫“硬新闻”和“软新闻”? 6.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7.构成新闻的要素有哪些? 8.如何划分新闻的类别? 9.什么叫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本章学习内容] 第一节 新闻的定义 第二节 新闻的要素与类别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要求 水门事件旋涡中的尼克松总统。 1972年,当时意气风发的《华盛顿邮报》记者伯恩斯坦(长发飘飘的那位),和刚进报社不久的新手伍德沃德。 事件回顾 1972年6月17日,有5个人在华盛顿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办公楼被捕。 1972年11月7日,尼克松在大选中获得了胜利从而连任。 1972年至1974年,调查记者们尤其是《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对事件穷追猛打。 1974年8月,尼克松总统不得不宣布辞职,成为美国历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