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1、发酵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 微生物 2、除了水果发酸,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发酵有关的例子? 酸奶、泡菜、酸菜、奶酪、酱豆腐、豆豉、酱油、醋、馒头、酒糟、啤酒等 发酵的起源 发酵工业起源很早,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用发酵法酿酒,然后开始制酱、制醋、做腐乳等。但直到1857年才由法国学者巴斯德证明酒类等的发酵由微生物引起。1894年日本的高峰让吉首先利用米曲霉生产酶制剂(高峰淀粉酶)作为消化药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投入生产,1956年日本的木下祝郎用发酵法代替盐酸水解面筋法生产谷氨酸,这些对微生物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发酵技术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射干难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自制酒酿 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微生物工业的经济效益很高。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释放因子,从9升细菌培养液所得的激素数量等于大约从50万头羊脑中提取得到的数量。需要从1万头牛的胰脏才能提取1公斤结晶蛋白酶,而通过微生物发酵,只需几百公斤淀粉、麸皮、黄豆粉等,几天时间就可生产出这些数量的酶。中国微生物工业发展很快。1980年微生物工业的产值已达70亿元;1980年用发酵法生产抗生素900吨、维生素4000吨。微生物工业产品主要有酒类、有机酸、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有机溶剂、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激素、单细胞蛋白等,这些产品可用于工、农、医、环境保护以及日常生活。 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发酵产品的分类: 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 医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等; 食品和饮料:酱制品、酒类、饮料等; 日常食品中,酸奶、泡菜、酸菜、奶酪、酱豆腐、豆豉、酱油、醋、馒头、酒糟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你可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原来得益于发酵。所谓发酵,就是利用微生物分类对于食物进行加工处理,又称为发酵食品。 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发酵食品不仅味道爽口,而且营养价值高,且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更在防病保健方面胜于普通食品一筹。 发酵食品中的有益菌可以改善人体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一方面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繁殖,另一方面则可壮大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原有的肠道内有益菌的队伍与实力,防止有害菌兴风作浪,保持肠道一方平安。 更是可贵的是,发酵食品尚有一定的防病功效。就说牛奶吧,由于土耳其人率先发现了发酵现象,将牛奶变为酸奶便是他们利用发酵现象的第一项成果。而酸奶的最大好处是既可以调节肠胃功能,还可以防治多种疾病。 发酵食品还有延年益寿之功。90年代初,诺贝尔奖获得者伊利娅.梅奇尼科夫就提出,某些高加索白种人长寿,即得益于大量饮用酸奶。 总之,发酵食品正在以新的姿态崛起于食品之林,成为人类餐桌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不过也要注意,如果生产或加工条件不严格,污染了有害杂菌,发酵食品也会出现卫生安全隐患。因此,你一定要注意选购质量上乘、品牌过硬的产品,以保安全。 不宜长期使用的发酵食品 研究人员用蚕豆根尖细胞核试验和Ames试验两种测试方法,对杭州市场上出售的烤鸡、烤鸭、熏 鱼、叉烧肉、咸鱼、火腿、咸肉、冬腌菜、豆豉、臭豆腐、霉冬瓜、霉干菜、霉千张、霉菜梗、虾鱼卤等10多种食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这些美味佳肴虽然好吃,但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熏烤类食物中存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会引起潜在的致癌作用;腌制类食品中有较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一旦与肉中的二级胺合成亚硝酸胺,可直接导致胃癌;发酵类食品中除了含有亚硝基化合物,还有多种有害霉菌,长期食用这类食品会对人体形成潜在危害。 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如青霉素、红霉素等,有利于人体抵抗外来的病原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统一和灭亡.docx
- (2011—2017年)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高考真题.doc
- (青岛版)分数除以整数-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生字词拼音和解释(完整版).doc
- [中学联盟]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三:4.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doc
- “和经典同行-和故事相伴”—金色童年讲故事活动总结.doc
- “问题解决”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doc
- [精品课件]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ppt
- “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1(五六年级).doc
- 《伯牙绝弦》教学课件-(2)---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ppt
最近下载
-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投标方案(517页).doc VIP
- 2025解读新《监察法实施条例》核心要点与条文速览PPT学习课件(含文字稿).pptx VIP
- 铁路信号电缆配线作业.ppt VIP
- 2025江苏邳州农村商业银行招聘1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 采砂船水上船舶运输安全应急预案 .docx VIP
- 2025年自贡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北京昌平四年级(下)期末英语(含答案).pdf
-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pdf VIP
- SH_T 3043-2014石油化工设备管道钢结构表面色和标志规定.pdf VIP
-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练习题《练习一》可编辑可打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