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绕不过的陶行知
绕不过的陶行知
——与有时代担当的教育人共勉
对于一个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毕业,自诩徜徉于书海之中,且立志从教,有教育因我而改变意愿的年轻人来说,我的大学教育生活和教育词典里并没有太重的陶行知痕迹。没有接受到教育史的熏陶,所以认识并不深刻的历史片段里,也仅仅留下这样一个模糊的影子:陶行知是个名人。
对于了解中国教育历史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于我却是真实存在。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推而广之,对于部分把教育当做谋生职业的,营营如我之辈,大概也亦有同感罢!当然,如此推断,确有不妥、不公之处,不如略作修正:大概这种现象不能说完全不存在吧。
从教以后,瞬息十年,蓦然发现,时光像一个磨盘,磨平了青涩的棱角、也磨灭了年少轻狂的梦想。在平淡似水如乐天知命的环境里,偶有不甘,也只会埋在心间,怕别人的嘲讽,怕自我的蔑视,审视这安稳环境里平庸的自我:于是,用一层层的伪装把可怜的一点自尊和梦想自我裹缠。对教育,发现自己只能无言,不是不想说,而是因为认识肤浅。
第一次涌起想要接近陶行知的冲动,是听同事介绍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它直接激发了我了解陶行知的愿望。那一年,无聊如常的日子里,在图书馆里翻看。角落里,一本《陶行知教育选集》映入眼帘,或许这个不是确切的名字。只记得,吹开书页上的灰尘,信手翻看,文白夹杂的语言风格,颇让我见猎心喜。忆及同事的推崇,施施然借书以归,品读之。
第一次看到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即为眼前一亮。又看到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阐述,有感于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中国有这样一个为了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尽心尽力、奔走呼告、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者,敬服不已,于是,果断把先生从记忆里的名人提升到教育家的地位。然囿于眼界和境界之限制,加之急功近利,在先生思想的宝库里东瞅西瞧,挑挑拣拣,仅仅想要从先生的文论里找到一些众所周知的观点,希望充充门面。所以狭义而主观的选择了和课堂、教学有关的一些言论,诸如: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
初鉴,如获至宝。也深知,若能有一条在自己的教育生涯实现,都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于我,却仅仅成为反复用在诸如评课等普通老师需要展现理论深度的“关键时刻”,不以为肤浅,反沾沾自喜,斯为人笑而不己知,徒可叹焉!
从事教育日久,愈感教育之惑深,郁于胸怀,难觅答案。有时常问自己:难道我们所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就是为了每天和分数死磕,变成“分分计较”的匠人吗?偶有机会出差去西部某省,与一位极具教育情怀,又有教育前瞻视野的知名文学院院长(据说是该省人大副主任)同席,其间他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在中国,凡为师者必读陶行知;反之,不读陶行知,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教育人。一个对教育有真知灼见的学者,极力推崇陶行知,让我产生再读陶行知的迫切愿望。
可能要归功于离开课堂一年,脑袋里清空了狭隘视野里的功利与浮躁,抛却虚妄,再读陶行知,发现先生的言论里,满满都是两个字:责任。先生认为国家振兴必先教育振兴,他不仅设计教育救国的路线并亲身践行之。从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始,推动教育改进;继以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行平民教育运动;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乃至幼儿园和社会大学等,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用身体力行的方式,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诠释着自己对教育、对时代、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情怀。
于我而言,先生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总是信念最坚定的一个,其“救一个是一个”的底线,让先生永不悲观,乃至发出“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宏愿,何其壮哉!把教育与国家命运相结合,让先生永远身处“最伟大教育家”之列。在今天教育家称号泛滥的时代,那些每天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天南地北传播自己的“提分秘诀”的专家们,确要感到汗颜的。
“教育是立国之本”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
这字字珠玑、夺人心魄的言论,是先生毕生智慧凝结的教育真谛,它告诫教育者之于国家民族责任之重大。教育是希望,为人师者,永远不能用现实去衡量自己是否要做,真做还是假作……现实却是,平庸的教育者找了太多的理由,坐等万事俱备,实则坐失良机。
不可否认,因为现实,所以功利;因为功利,所以舍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