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编排】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第二组ppt(整理)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第二小组 池洁如 陈力笋 陈莹 常虹 李奕欣 赵晓妤 蓝昕倩 郑周丽 诉讼调解的历史发展 西周:开始区别“狱”和“讼” 西汉:核心 明清:调处结案常用手段 1935:独立的民事条文形式出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锡五审判方式——“调解为主,审判为辅” 1982:民诉法试行——“着重调解” 1991:民事诉讼法——“调判并重” 诉讼调解的历史渊源 诉讼调解的概念、性质和原则 诉讼调解分类和相关比较 中外诉讼调解及相关制度比较(补充) 诉讼调解体系 诉讼调解的优缺点和改进措施 诉讼调解的存在基础 经济根源:小农经济——熟人社会 文化基础:儒家——礼——无讼,息讼 政治基础 古代诉讼调解的特点 依据 适用范围 调审关系 效力 诉讼调解的概念、基本原则 概念: 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自愿就民事权益的争议,平等的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 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第85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1.自愿原则:核心’ 2.合法原则’ 3.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 诉讼调解的性质 诉讼调解的公权性(审判权说) 司法指挥权、审查权,司法效力性 法院主导地位 \\\ 司法权干预(违背自愿原则) 诉讼调解的私权性(当事人处分权说) 主体自愿平等,协议合意性,标的私权性 本质属性 \\\ 司法权弱化,肆意反悔 审判权和当事人处分权相结合,以当事人处分权为主导’ 调解的分类 应当调解和可以调节 : 诉讼调解体系 1.调解的受案范围 2. 诉讼调解的程序 时间:庭前、庭中、庭后 启动:申请启动\职权启动 调解 结果 3.诉讼调解的效力: 生效的认定 调解协议生效的时间 (1) 调解书生效的时间 《民事诉讼法》第89条,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 (2) 不需制作调解书的调解协议生效的时间。 依法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当事人达成的调 解协应当记入调解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盖章,调解协议即发生法律效力。 ——简易案件 诉讼调解效力 1 .实体法上的效力: 2. 诉讼法上的效力 : 第一,结束诉讼程序。 第二,当事人不得对调解协议提出上诉’。 第三,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诉讼调解的优点 : 1、诉讼更加“人性化”,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2、有效降低诉讼的对抗性 3、优化诉讼效益 ,减轻审判压力,降低成本 4、调解结案更符合“司法公正”的实质要求 诉讼调解的缺陷: 主体方面: *调审合一,法官权利过大 *当事人交流不足 *法院调解缺乏监督 程序方面: *调解程序启动的随意性 *协议的生效时间有待明确,当事人在调解书送达前有反悔权, *法院调解无审级限制 事实方面: *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原则存在的问题 *对恶意调解缺乏惩治依据 完善措施 1.确定当事人主导模式, 调审分离 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原则限制 赋予当事人相应的程序异议权 2..规范调解制度的程序,明确调解适用范围 规范启动程序; 改革调解协议生效及履行方式,限制当事人“反悔权” 建立调解协议存在瑕疵时救济制度。 3.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调解的司法救济程序 Page ? * 由强减弱 back 职权主义色彩 back 调解 诉讼调解 诉讼外调解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仲裁调解 诉讼调解 1、调解的程序 2、强制性 3、时间上 4、审级上 5、主体上 民事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应当调解 可以调解 庭前调解 庭中调解 庭后调解 一审调解 二审调解 再审调解 法官调解 协助调解 委托调解 应当调解: 人民法院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时,将符合一定条件的案件在法庭调查前先行调解的制度。 应当调解: ㈠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 ㈡劳务合同纠纷; ㈢道路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 ㈣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 ㈤合伙协议纠纷 ㈥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 可以调节: 是指法院认为有调解可能的案件,均可视情贯彻调解原则。除了案件的性质不宜或当事人不愿调解,或显然没有调解必要的,或司法解释第二条明确不能调解的案件除外。法官可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和案件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要进行调解。 当事人的自身利益息息相 关,有一定的调解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