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卫星通信概述课件_1.ppt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卫星通信概述课件_1

微波频段的划分 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 UHF频段:400/200 MHz; L频段:1.6/1.5 GHz; C频段:6/4 GHz; X频段:8/7 GHz; Ku频段:14/12 GHz、14/11 GHz; Ka频段:30/20 GHz。 2 电波的传播特点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大气吸收损耗 移动卫星通信电波的衰落现象 多普勒频移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自由空间:理想介质空间。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电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将随传输距离的增大而扩散,由此引起的传播损耗称为链路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天线增益:天线在某方向上(通常在最大辐射方向)单位立体角发射功率与无方向天线(各向同性)的单位立体角发射功率之比。 天线增益 式中,A是天线口面 (m2),?是工作波长(m),?为天线效率,AE为天线的有效面积。其中?=c/f,c为光速,取值为3×108(m/s)。对上式作变换,则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天线增益可以按下式进行计算: 以确定的天线面积在不同距离上接收辐射能量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有效全向发射功率: 大气吸收损耗 电离层中自由电子和离子的吸收,以及对流层中的氧、水气和雨、雪、雾的吸收和散射。 图1-22 大气中自由电子、离子、氧和水蒸气分子对电波的吸收衰减 图1-23 宇宙及大气噪声与频率的关系 图1-24 雨、雾、云引起的损耗及对噪声温度的影响 (a)衰减曲线;(b)噪声温度曲线 1-8 晴朗天气大气损耗值 移动卫星通信电波传播的衰落现象 多径衰落 慢衰落 快衰落 海杂波 图1-25 移动卫星通信电波传播 (a)陆地;(b)慢衰落;(c)航空 多普勒频移 圆轨道多普勒频移: 补偿方法: 终端—卫星闭环频率控制; 星上多普勒频移校正; 链路接收端的预校正; 链路发送端的预校正。 1.5 卫星通信的发展动态 国际卫星通信的发展动态 国际卫星通信发展简史 国际卫星通信现状 国际卫星通信发展总趋势 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动态 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简史 我国卫星通信现状 我国卫星通信发展总趋势 国际卫星通信发展简史 20世纪40年代提出构想及探索 20世纪50年代进入试验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期,卫星通信进入国内通信 20世纪80年代, VSAT (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甚小口径终端)卫星通信系统问世,卫星通信进入突破性的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的出现和发展开辟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纪元,大大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国际卫星通信现状 国际卫星固定通信现状 国际卫星移动通信现状 国际卫星直接广播现状 国际卫星通信发展总趋势 未来卫星固定通信发展的趋势 未来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的总趋势 未来卫星直播通信发展的总趋势 国内卫星通信的发展动态 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简史 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现状 我国卫星通信发展趋势 卫星固定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直接广播 全球无缝覆盖天地一体化综合信息网 * * 卫星的位置保持 位置保持 就是使卫星在运行轨道平面上的位置保持不变。 位置控制主要靠星体上的轴向喷嘴和横向喷嘴来完成。 图1-13 位置控制示意图 卫星的姿态控制 姿态控制 控制卫星保持一定的姿态,以便使卫星的天线波束始终指向地球表面的服务区,同时,对采用太阳能电池帆板的卫星,还应使帆板始终朝向太阳。 姿态控制的一般步骤: 先测定卫星姿态;然后将测定结果与所需值进行比较,计算出修正量;最后操作相应的发动机单元,引入修正量进行姿态修正。 卫星的姿态控制方法 有自旋稳定、三轴稳定、磁力稳定和重力梯度稳定等方法。 自旋稳定法 原理: 根据陀螺旋转原理,将卫星做成轴对称的形状,并使卫星以对称轴(自旋轴)为中心不断旋转,利用旋转时产生的惯性转矩使卫星姿态保持稳定。 缺点: 天线和卫星一起旋转时,天线的波束将绕卫星的对称轴做环形扫描,功率浪费很大。 解决方案 采用双自旋稳定方式,即在卫星上安装消旋天线,以保证天线波束的指向始终不变。消旋天线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电子的。 三轴稳定法 图1-14 三轴稳定方式 2 卫星覆盖与星座设计 单颗卫星覆盖范围的确定 方位角、仰角和站星距的计算 星座设计 单颗卫星覆盖范围的确定 单颗卫星的覆盖区域:在空间轨道上的某一位置对地面的覆盖。 卫星的地面覆盖带:沿空间轨道运行对地面的覆盖情况。 图1-15 全球波束覆盖区的几何关系示意图 卫星的全球波束宽度: 覆盖区边缘所对的最大地心角: 卫星到覆盖区边缘的距离: 覆盖区的绝对面积S与相对面积S/S0分别为: 方位角、仰角和站星距的计算 图1-16 静止卫星观察参数图解 方位角、仰角和站星距的计算 正南方向为基准: 正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