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原则课件.ppt

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原则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原则课件

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感染 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活中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过程。 宿主体内 微生物 宿主体外 来自宿主体外的微生物,通过一定的 方式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引起的 感染又称传染。 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直接损伤 间接损伤 相互作用的损伤 能引起宿主感染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 )。 能引起疾病的性能称致病性或病原性。 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这类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称机会致病菌。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 正常菌群主要生理作用 生物拮抗 促进消化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抑瘤作用 二、条件致病菌 致病条件: ①寄居部位改变 ②免疫功能低下 ③菌群失调 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由菌群失调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菌群失调症 。 可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细菌的毒力、数量、侵入部位以及机体的免疫力、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一、毒 力 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称为微生物的毒力。 毒力的测定方法: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 LD50或ID50    LD50或ID50:在一定条件下能使50%实验动物死亡或50%的组织细胞发生感染的细菌数量或毒素剂量。 一、毒 力 其 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 一、毒力 (-)侵袭力 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防御功能,在机体内定居、生长繁殖和蔓延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侵袭力与菌体表面结构和某些胞外酶作用有关。 侵袭力 黏附素 菌毛黏附素 非菌毛黏附素 黏附素以配体和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组织趋向性 病原体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种属特异性,并决定了不同病原体有不同的组织趋向性。 荚膜和微荚膜 侵袭物质 侵袭素 侵袭基因编码 侵袭酶 透明质酸酶、血浆凝固酶等 细菌生物被膜 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由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共同组成的呈膜状的细菌群体。 繁殖与扩散 (1)局部扩散: ①局部表层扩散 ②局部深层扩散 (2)全身扩散: (二)毒素(toxin) 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等不同分为 外毒素和内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来源: 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 化学成分:蛋白质 稳定性: 不耐热,化学因素不稳定 抗原性 :强 类毒素 组成: 结合亚单位、毒素活性部分 毒性作用: 毒性强,具有选择性毒害作用 种类繁多,功能或作用机制复杂多样 对宿主靶细胞亲和性和作用机制不同分三类: 神经毒素、肠毒素、细胞毒素 2、内毒素(endotoxin) 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一、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生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防御功能。 (一)屏障结构 1、皮肤与粘膜屏障 (1)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 (2)分泌杀菌物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血脑屏障 3、胎盘屏障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